“以前大家只知道废旧的铁器、纸板和塑料瓶可以卖钱,其它的都扔了,现在才晓得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对于设在家门口的这一特殊“银行”,高埂镇新区居民梁红英很是认可。
今年5月,高埂镇新区”垃圾银行”投入试运行,几个月下来效果如果?“现在已回收各类垃圾4000多公斤,乡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居民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银行”的创建,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更让村民们养成了垃圾收集分类与投放的良好习惯,效果不错,目前已全面运营。
回收14类垃圾 试运营效果好
干净整洁中带点小清新,见不到任何垃圾。沥青道路、川西民居、繁花绿植,新区就像一个小公园。“以前随处可见的垃圾不见了,这都得益于垃圾银行的运营。”高埂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有效彻底治理垃圾问题,高埂镇用过不少办法。增加清洁人员、派人监督卫生、发动群众打扫……可这些措施效果都不明显。“只有源头治理,让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管理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上述负责人介绍,经深入调研各种垃圾回收模式,他们认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无人值守垃圾银行,是解决垃圾回收难的有效方案。2018年4月,高埂镇与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垃圾银行”项目合同,设立无人值守的垃圾回收点。
所谓垃圾银行,就是按照银行“储蓄”模式,激励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一种新方法。用户首先通过微信绑定“奥北环保”小程序,用专用垃圾袋分类装好垃圾,然后投放到无人值守垃圾回收点。运营公司每周会定时到垃圾银行回收,按照垃圾回收价格返还金额至小程序的个人账户,用户通过个人账户提取收益至微信零钱。
“此举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让治理垃圾不再是难题。”上述负责人介绍,垃圾银行试运行以来,回收各类垃圾4000多公斤,相当于减少砍伐树木约67棵,节省石油5.4吨,减少碳排放11.27吨,节约土地14.08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介绍,垃圾银行回收垃圾涉及塑料、金属、纸、织物、玻璃等14个种类,尤其是泡沫、塑料袋等白色垃圾,“这类垃圾是传统废品站不回收的,且降解慢、危害大,通过垃圾银行有效回收,可较大程度地减少河道垃圾。”
易参与有收益 居民点赞
高埂新区紧邻邛州大道和高埂万亩荷塘,涉及7个行政村(社区)的农村集中居住社区,集聚3000余人,目前已分房646户,入住200多户。
早上10点半,村民周甫中带着打包好的可回收垃圾来到回收站点,用手机扫描大门上的二维码,输入验证码后,进入“银行”放置好垃圾,再领取了垃圾回收袋,准备下一次投放。“我第一批加入,已经投放了8次垃圾,获得了200多元的收益。”他高兴地说,“‘垃圾银行’操作很方便,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家都觉得很不错。”
据介绍,村民在投放可回收垃圾后,企业按照高于传统回收模式的回收价格,通过微信在线支付回收收益。同时,运营公司对每次投送垃圾进行专业分类回收,并将相关数据信息和分类意见反馈给投送居民,通过“回收—分类—投送—反馈—再回收”的闭环模式,增强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
据悉,目前已有100多人次参与其中,收益5000余元。“垃圾银行”依托“微信”平台二十四小时运营,强化线上与线下合作,线下通过信息化场景和二维码门锁、自助取袋机等智能化设备应用,实现垃圾回收全过程无人值守,以减少大量值守人员而降低人力、管理成本。线上以操作简单方便、回收价格透明、收益在线提取、人人都能参与等优点,将公益行为转向市场行为,使得居民参与垃圾回收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得到充分调动,把居民从环境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倡导者”、“参与者”。
如何培养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如何变废为宝?高埂镇的“垃圾银行”无疑给出了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垃圾银行”既算出了一笔好的经济账,更算出了一笔漂亮的生态账:不仅为村民带来了节省家庭开支的小实惠,同时也使得社区在垃圾治理工作中减少了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还带来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大福利。在不断收到“垃圾红利”过程中,很多村民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一些村民还会主动地去拣拾别人丢弃的垃圾,村民们爱护环境的自律意识、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日渐养成,这是从物质奖励到精神环保意识的升华。如今的高埂新区村民面对日益干净美丽的村落,不由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奥北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