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宛如童话一般的海底世界
有一种动物被誉为“海底的热带雨林”
不仅为近1/4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
还具有相当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它就是——珊瑚礁
硬珊瑚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但是,人类过度的开发和污染
使海底渐渐失去缤纷
国内许多海域出现珊瑚白化
本应绚丽多彩的海底
如今却是荒漠般令人心疼的死寂
然而,在深圳美丽的大鹏半岛
有一群热爱潜水和环保的潜水爱好者
他们玩浮潜、人工种植珊瑚、
开设环保课堂与沙滩保育站
在我们看不到的海底
正默默地栽种着“热带雨林”
他们的名字叫做——
深圳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
(简称“潜爱大鹏”)
01
▼
一群潜水员的珊瑚情结
大鹏新区,位于深圳东南部
三面环海,东邻大亚湾
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
这里有着约占深圳四分之一面积的美丽海域
也有以客家文化,渔农文化
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
然而随着当代渔业的粗放式发展
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珊瑚礁遭到破坏
海洋生物频频死亡
大鹏半岛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潜爱大鹏”应运而生
2012年,一群酷爱潜水的潜水员集结到一起
通过用人工移植珊瑚苗的方式
来促进海底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恢复
逐渐形成了名为“潜爱大鹏”的
珊瑚礁保育志愿者团队
“潜爱大鹏”秘书长夏嘉祥
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参加“潜爱大鹏”的活动
“潜爱大鹏”秘书长夏嘉祥,自身也是一位水肺潜水救生员
“潜爱大鹏”是目前国内第一个
在海底作业的民间珊瑚保育机构
倡导并践行珊瑚礁生态的自然恢复
传播海洋知识教育
旨在重现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目前拥有“潜爱护礁”和“潜爱课堂”
两大核心公益项目
(此处有视频 视频资料查看请点击原文链接)
02
▼
在海底种珊瑚=插秧?
自“潜爱大鹏”正式成立起
2000多名志愿者们一直做着同一件事:
珊瑚保育
潜水义工深入海底,将一株株珊瑚苗“种”
在预先设置好、固定于海底的人工珊瑚架上
全副武装的义工们正要下海查看珊瑚在水下的情况
要在涌动的海底“种”珊瑚
并不只是“插秧”那么简单
要把一株珊瑚幼苗放在水泥托盘里
然后再固定在一个个小方格内
有点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种植向日葵的方法
对珊瑚的观察
必须由擅长潜水的志愿者们潜到海底
水下作业危险性高
志愿者们得随时观察周边环境
以免被水下的废弃渔网等垃圾所伤
遇上天气恶劣时,志愿者甚至无法下水工作
而珊瑚的生长速度较慢
平均每年只能长2至3厘米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志愿者在海底进行断枝珊瑚暂养
2013年11月
600株珊瑚被“种”在了大鹏海域的海底
9个月过后
志愿者再次来看望这群珊瑚“宝宝”时
发现成活率只有30%
大多数珊瑚由于固定不牢被海涌冲走
有一个铁架整个直接被冲翻
不过,志愿者们收获的惊喜是
幸存的30%长势出乎意料
一些鱼类也开始回流到这里
种植在人工珊瑚架上的珊瑚礁,图片来源:潜爱大鹏
“2到3年过后,
大鹏人民也可以看到漂亮的珊瑚礁了。”
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种在海底“种珊瑚”的形式
唤起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但在2015年
就在“潜爱大鹏”热火朝天地修复珊瑚之际
有志愿者发现,已经栽种的珊瑚苗居然消失了!
03
▼
种的是珊瑚,更是人心
原来,很多珊瑚被当地渔民
废弃的渔网和垃圾严重破坏了
“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不遏止人类对于珊瑚礁的破坏,
我们种再多的珊瑚也没有用。”
夏嘉祥和他的同伴们意识到
他们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那就是改变人心
唤起人们对大海的敬畏之心 善待海洋
经过了解
当地渔民并不了解“潜爱大鹏”的工作
政府批准“潜爱大鹏”在大鹏区的沙滩上
搭建珊瑚保育站
这被当地渔民误认为是意图侵占自己的土地
同时“潜爱大鹏”的珊瑚礁保育工作
也干扰了他们的日常打渔
他们无法理解“潜爱大鹏”所做的事
潜爱大鹏志愿者们正在水下安装珊瑚苗圃
在了解了渔民的想法后
“潜爱大鹏”开始将当地渔民
也视作“保育工作”的一环
邀请他们参与进来
“去别人家打扫卫生、
帮忙做家务也得和主人打声招呼吧。”
夏嘉祥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
后来,“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们深入渔村
向当地的渔民详细介绍了公益项目的具体内容
并同渔民们达成一致
将保育站搬到另外一个位置
减少对渔村造成的不便
当地渔民对“潜爱大鹏”的接纳度也高多了
在和渔民们沟通的时候
志愿者们惊奇地发现
这些渔民们自有一套
和海洋共处时世代相传下来的经验
比如在海下作业时被珊瑚礁割破了皮肤
渔民们会挤出海参的一种粘液涂抹在伤口上
这种高黏性的高蛋白可以很好地保护伤口
世世代代的渔民都是
靠这样的方法在水下急救的
知道渔民们有和海洋相处的这些独特经验之后
志愿者们邀请渔民也加入到这个公益组织中进来
在海边开展课程为市民讲解深圳海域的知识
渔民代表与潜爱义工共同组成渔民珊瑚保育考察团,赴东南亚考察珊瑚保育项目
2015年底,“潜爱大鹏”意识到
原先采用的钢筋水泥种珊瑚的方式
可能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
相比于只人工栽种珊瑚
人类更应该给大自然一个机会
让珊瑚礁自己去慢慢恢复
从2015年开始
“潜爱大鹏”将宣传口号改成“种珊瑚,种人心”
2016年,“潜爱大鹏”和一个渔村协商
在其海域范围内
使用投放界标划出一个区域来试验
在此区域内,渔船可以自由进入
但禁止撒网和抛锚
大鹏新区政府建立了界标和锚桩
渔船只需把绳索系在缆桩上面即可停留
这一举措也大大方便了渔民的作业
一段时间后,见实验效果不错
“潜爱大鹏”正式建立第一个海上珊瑚保育区
2016年,潜爱珊瑚保育基地被评为
“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潜爱大鹏”这种以平等和互相尊重为基础
秉持不指责,不冲突的原则
尽可能地站在渔民的角度考虑渔业转型和收益
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海洋生态保护的深圳模式
并为我国其他城市民间介入海洋生态保护
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志愿者们正在往海底投放珊瑚苗圃
为了提高人们的珊瑚保育和海洋保护意识
“潜爱大鹏”还以大鹏当地
世代相传的海洋常识为母本
开发了“海洋生态认知”系列课程
采用游戏化方式设计课程
激发更多人了解并认识珊瑚,认识海洋
从2015年项目实践开始至2018年11月
“潜爱课堂”总计授课571堂
25330人次学生接受了海洋科普教育
志愿者讲师累计储备180人
在深圳市大鹏新区政府的支持下
实现了当地九年义务制小学100%覆盖
2018年5月,潜爱大鹏应邀远赴台湾
在台湾5所小学落地开课10堂
受到宝岛师生热烈欢迎
04
▼
在SEE的支持下不断前行
在一次海洋公益论坛上
夏嘉祥知道了阿拉善SEE基金会
有个“创绿家计划”项目
专门支持初创期的环保公益团队发展
经过了解,他认为“创绿家计划”的理念
与其团队保护环境的理念非常契合
并且该项目在众多朋友当中口碑较好
因此,他非常希望可以参与进来
得到环保方面的专业支持和业内交流的机会
经过申请和答辩
2016年,“潜爱大鹏”获得了
阿拉善SEE基金会“创绿家”项目的支持
不仅获得了非限定性创业资金支持
还有信息推广、资源链接、传播筹款、
行业经验交流等多方位支持
夏嘉祥认为
成为创绿家,是对潜爱大鹏团队的一大肯定
“拿到资助也好,有更大的平台也好,
融入创绿家这个新的团队也好,
对我们都是大有裨益的。”
夏嘉祥也把它看做一次新的起点——
在SEE的支持下
继续巩固当地的珊瑚礁生态保育
深化海洋生态自然教育课程,守护蓝色海洋
2017年,“潜爱大鹏”又成为了
阿拉善SEE基金会“劲草同行”项目
的第五期伙伴
不仅能获得连续3年
总额为30万元的非限定性资助
阿拉善SEE基金会还会配备劲草导师
协助“潜爱大鹏”应对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促使其在“核心业务积淀”、“团队专业化”
“资源多元化拓展”等方向上有所突破
支持其成为所在区域或议题上的引领型核心
2017年8月,在阿拉善SEE基金会的支持下
“潜爱大鹏”还联合公益伙伴在深圳举办了
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
共谋中国海洋公益未来蓝图!
夏嘉祥在第二届中国海洋公益论坛
从2012年至今
“潜爱大鹏”共在海底种植珊瑚5670株
清理废弃渔网逾1100公斤
海洋生态课程一年授课超过571堂
海洋生态课程完成了
对深圳大鹏新区小学的全覆盖
潜爱大鹏团队也收获了诸多肯定和嘉奖:
2015年入围深圳金鹏改革创新奖
获得大鹏新区最佳义工组织奖
代表深圳参加亚太城市高峰会及市长论坛
2016年成为深圳市3.5义工节示范项目
今年7月
朗读者第2季节目专门播出了“潜爱大鹏”的故事
(此处有视频 视频资料查看请点击原文链接)
美好的事物大多挺脆弱,珊瑚礁也是如此
这群酷爱潜水的潜水员
带领热爱海洋的人们实现了
从海洋热爱者到海洋守护者的转变
小海豚与柳珊瑚。图片来源:《蓝色星球2》
正是他们的行动
促使大鹏半岛周围海域
珊瑚礁群再生和海洋鱼类的回归
为改善海底生态环境贡献了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行动远比说重要!
当然,更需要一颗敬畏大海、敬畏自然之心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益美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