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公益研究 > 案例故事
一听到《致爱丽丝》的音乐声,台北人民就坐不住了,拎起家中的垃圾袋……
130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城市设计”,作者城管先生,原标题为《垃圾、台北和马英九》。文章介绍了笔者2016年在台湾旅行时看到的台北垃圾分类回收的种种,细节丰富且行文流畅。对于大陆的城市废物管理者来说,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在台北的夜里,我们本来是要去某个夜市胡吃海喝,但是因为撞见了台北著名旅游景观——“收垃圾”,我们一行人呆呆的都看懵了。感到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背后的逻辑。


当时的场景是这个样子的



乌压压一大帮人,排着队,推着车。等待着这垃圾车的到来。旁边的台湾朋友也是看懵了,只是他的懵点与我们不同:我们是惊讶于为什么丢垃圾会有这么强大的仪式感,而他可能在惊讶这里这些人的垃圾会这么大一堆,他说他们家那边的垃圾是没有那么多的。最典型的台北生活场景是,家中的爸爸骑着机车,提着垃圾袋,于收垃圾车到达时刻准时开到指定地点,然后消失在夜色的霓虹中。(类似于下图中的人影



第一次看到这么“壮丽”的台北旅游景点,我们当然提了很多问题。类似于为什么他们不能把垃圾放在垃圾站了啊?(因为大多数人住的不是我们这种封闭式小区的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啊?(大概因为这附近是夜市)为什么会有三个长相不一样的垃圾车开过来?(根据我们之后的了解,这三个车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最前面的这个黄色的是垃圾车,因为他可以“变形”所以经常最吸引小盆友的注意;后面两个则是资源回收车,从体量判断,可能有一个收集有机物会腐烂的,一个是无机物,金属、玻璃什么的)




穷游的一篇名为“为什么台湾人一听到《致爱丽丝》就会立刻起身?”谈到了台湾垃圾文化的中的重要曲目的缘起。据说之前卫生署主管因为在制定政策期间常常听到女儿努力练习这首经典名曲,深深的印入了他的脑海,这首曲子成为了北台湾垃圾车的官方用曲,除此之外,还有《少女的祈祷》也是主要曲目。


这项全民参与的大规模的准时准点的日常活动一天只会发生两次,错过了这个点就会再等一天。无论是在像台北一样的都市里。



还是类似于九份这样的山间文艺小镇。



台湾的垃圾车可谓是无孔不入,用他们清澈的经典名曲提醒这每一个附近的居民该出来听歌了(倒垃圾了~)。为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后来台中市还开发了可以查询垃圾GPS定位的网站和APP方便居民追踪垃圾车定位(为了追一辆垃圾车,真是操碎了心)




当我们仔细了解的这背后的故事,才发现原来该政策最早是当年马英九做台北市长时候的突出政绩之一。



“垃圾费随袋征收”是马英九当时担任北市长任内实施的最重要的市政措施之一。他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决心积极推广这项政策。这项政策的理念,在于使垃圾清理费征收标准更公平,同时鼓励市民勤作垃圾分类,协助回收资源。


此前,台湾环保署规定垃圾费是随自来水计算方式来征收,征收便利虽然便利,但是,市民的垃圾量与自来水使用量没有一定的关联,收费并不合理。少丢垃圾更不会少收费,无助于市民积极参与资源回收。


新的收费方式,是以市政府环保局设计的专用垃圾袋为计量工具,计算市民应缴垃圾费的金额。专用垃圾袋共有6种规格,每袋价格从新台币2元5角到最大的46元不等。专用垃圾袋的售价是收集、清运及处理该型垃圾袋的成本,不包含垃圾袋制作及销售成本。所以,垃圾量越少,需要使用的垃圾袋越少,需要缴付的垃圾费也就越少。




为了鼓励市民协助分类可回收资源,只要按照一般类、纸类、旧衣服、干净的“保丽龙”(泡沫塑料)、干净的塑料袋及沥干的厨渣等六大类分装,可免用专用垃圾袋,交给环保局资源回收车免费清运。大件废弃物(如家具和电器),可以送到贩卖点回收,或打电话与环保局约好上门回收。





环卫部分为了阻止部分民众乱丢垃圾的行为,搬出了“咒你死全家”乃至玉皇大帝





针对市民还没有完全建立守法的概念,有人爱钻法律漏洞,可能会在夜里把垃圾偷偷丢到公共垃圾筒、公园、学校或山区,甚至开车把一袋袋垃圾偷运到邻近的当时的台北县(现新北市)丢弃的情况。台北市对乱丢垃圾,被警察逮住,处罚新台币1500元至4500元。市民只要用相机拍下“垃圾虫”手持垃圾、丢完垃圾后空手、以及垃圾包丢弃在地的情况(照片必须显示日期),送交台北市环保局检举,当局将把罚单中的20%罚款奖赏给你。台北县自7月1日起下午4时起,在与台北市交界的25处桥梁和道路上,由清洁人员、稽查人员和警员“三合一”加强站岗,拦截任何可能转载垃圾的汽车和机车,严防台北市的垃圾向台北县“偷渡”。


图/炎黄世界


垃圾处理一直是世界各大都市最头痛的问题。在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之前,台北市每天的家务垃圾将近3000吨,加上工业废弃物将近3800吨左右。台湾的城市土地少,且多是山坡地,要找到垃圾填埋场非常不容易。台北市过去几个填埋场在马英九任市长时,有的已经告满,有的几年后也要填满。2011年,北京的艺术家王久良就曾经拍摄过一部反映北京《垃圾围城》的纪录片

2011年的北京已然是一座被垃圾包围的城市


据相关媒体报道,北京的垃圾回收已经原地踏步二十年。《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曾做了相关调查,北京垃圾处理的的三个关键问题——产生、流转、处理中,包含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纠葛和利益纠缠,既有拾荒者、低收入者和闲而无事的大爷大妈为了补贴家用在街头的地盘争斗,也有无视安全的垃圾承包产业与金属回收。


与此相比,是台北以及台北各大城市,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垃圾大战”、“垃圾围城”乱象,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今天可以说是垃圾不落地了。台湾整体上的垃圾回收率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60%。



目前,台湾平均每人每日产生的垃圾量仅为0.86公斤



据统计,全台湾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行至今,一般废弃物的垃圾清运量从2000年的787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422万吨,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从0.982公斤降到0.50公斤,减少达49%。资源回收量也从85.3万吨,提高到273万吨,2009年公布的全台资源回收率已达35.34%。


光是为资源回收、清运而生的从业者就达782家,并创造了2万个就业机会。台北市民垃圾费负担也由1999年的每户每月144元新台币减至51元。更重要的是,新政策培养了市民的自觉意识。


图/炎黄世界


台湾本来计划要建36座垃圾焚化厂,最后停建了10座。目前运营的20多座焚化厂,起初都是政府直属企业,现已基本转为民营。由于垃圾总量逐年减少,这些焚化厂因“吃不饱”而打开原先的填埋场,焚化以前填埋的垃圾。政府也开始重新规划这些掩埋场的土地用途。而建在台北郊区的几座垃圾焚化厂,除了随时公布空气检测数据接受公众监督以外,还兴建了免费开放的游泳馆、儿童游乐场、社区公园等公共设施,补偿和服务周边居民。


图/炎黄世界


近年来,台湾推动垃圾减量的努力不曾间断。继专用垃圾袋政策在台北市成功实施后,环保署每隔一年便推出多项垃圾减量计划,不求一步到位,而是与业者讨论通过奖励或有偿方式推行实施,由公家单位及学校试行、试办,取得成功后逐步推广到商业市场。例如,连锁便利商店或大型超市不再提供塑料提袋,顾客若要塑料提袋,须支付1至2元新台币购买;持自备杯子到便利商店、连锁咖啡店购买咖啡,可享2至3元的折扣优惠……如此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使得环保理念蔚然成风,深入人心。


当然,这样的政策也并不是没有人反对,比如我们就发现了这么一张抗议图,抗议扔垃圾的人阻塞了交通。不知道对于这样的反对意见,台北市会不会有更加精密的政策出台呢?



了解台湾更多的城市经验,欢迎点击了解 → 去台湾前一秒,这条绿道你要了解

图片除注明外为唐海培拍摄。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R立方空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Mb5QiMSF5sj-I3VnHaz9A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