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兴起,不少公益环保组织和机构投身于此,希望帮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生态智慧。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人们慢慢远离了山川、溪流、花鸟虫兽和原野,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即使置身于大自然,孩子们也对周围的环境视若无睹,吸引他们的是时刻不离手的手机、iPad、游戏机。
这种人与自然的疏离,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生态环境没有概念,对自然缺乏尊重。比如,不再接触自然的孩子,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称这些症状为“自然缺失症”。
为了让人们回归自然,这两年,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兴起。以公益环保组织为主力的民间机构,在深圳率先开展了自然教育实验。
人与自然环境“疏离”
“快看,地上是个什么虫子”。“啊,不要,好恶心”。
“这里有一堆土,我们把它和成泥巴吧”。“太脏了,会弄脏我的衣服的。”
前段时间,从事多年自然教育的盛江华在深圳做了一场讲座《虫子对孩子们来说是什么》,她说她在做自然教育时发现,孩子们在自然中经常表现出不适和恐惧。不少孩子看到虫子会尖叫,甚至第一反应是踩死。不少孩子不喜欢粗糙的东西,不愿意触碰树干和泥土。
有一个十岁孩子的母亲王丽对此感同身受,她说在她小的时候没什么玩具,大家的乐趣就是爬树、偷瓜、逮蚂蚱,各种动植物都是自己的玩伴。现在的孩子被钢筋混凝土包围,生态环境远不如前。再加上电子产品发达,孩子们恨不得一天到晚都抱着手机、iPad,没有时间和机会融入自然。
红树林基金会(简称MCF)公众教育总监胡卉哲2005年开始接触自然教育工作,在她看来,人与自然的割裂分两种:一种是物理距离,人们远离荒野环境,出门后就置身于商场、电影院等人工环境里;另一种是心理上的缺失,即使身处自然环境中,被绿树青草、啾啾鸟鸣所环绕,心思却在别的地方,没有享受环境。
孩子需要在自然中玩耍
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里说,孩子就像需要睡眠一样,需要在自然中玩耍。孩子离大自然太远,也太久。本来该在大自然里与各种动植物嬉戏,现在却被各种考试所取代,原本应该在田野里尽情撒欢的时间,变成了上才艺、英文及奥数补习班。
2014年,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全国四家机构开展《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工作,并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发布调研结果,数据显示有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的倾向。
“没有经过大自然熏陶的孩子,感觉和知觉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教语文的老师会发现,形容心情的词语,有的孩子能说上百个,有的孩子只能说几个,这种微妙的感觉,是通过孩子们在自然中接触泥巴,感受不同的树皮、叶子,观察昆虫的形态等形成的。”胡卉哲表示。
在胡卉哲看来,在自然环境里玩耍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孩子们喜欢玩iPad,是因为只要一触碰到它,就立刻会给你反应,这是一种过强的刺激。而在自然中,是需要等待和守候的。孩子在捏土、扯树叶的时候,能感受到土的质感,树叶的触感,在抓虫子的时候,能感受到虫子的各种形态。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对肌肉协调能力的锻炼。无论是对孩子的审美、情感和智力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让王丽觉得更为可悲的是,长期处在城市环境里的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比如最普通的猪、马、牛、羊,我们小时候到处可见,可现在的孩子更多是通过影像、图片才能看到。孩子们不知道水从哪里来,没见过果蔬在田地里的样子。远离自然后,孩子们没法感受跟大自然不同物种的生命连接,也体会不到大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
自然教育悄然兴起
这几年来,自然教育在深圳悄然兴起。不少公益环保组织和机构投身于自然教育中,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弥合人跟自然之间存在的缺失,减缓自然缺失症,让人能够重新找回生态智慧。
2014年,胡卉哲从北京来到深圳开展自然教育工作。“做自然教育,深圳比北京更有优势,深圳处于亚热带,自然环境更丰富。深圳同时拥有山岭、溪流、湖泊、森林、田野、海洋、岛屿,在生物多样性上很有优势,同时深圳被称为公园之城,全市有900多家公园,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并不缺乏自然环境,关键是如何融入进来。”
去年12月28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正式开园,福田区人民政府正式将公园的管理权委托给红树林基金会,承担园容物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科普教育等工作。这标志着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成为国内第一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公益组织运营管理的城市生态公园。由此,MCF创立了由民间专业环保机构管理城市公园的模式。与此同时,红树林基金会与市城管局、市人居委等政府部门合作共建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通过自然教育场域开展各类活动。截至今年,共有六家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由红树林基金会运营管理。
“每个自然教育中心的环境不同,所以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自然教育。比如,园博园种植着900余种园林植物,非常适合开展植物主题的科普活动;红树林生态公园,主要围绕红树林生态、湿地鸟类、昆虫等系列主题,开展科普讲解、观鸟等活动。”胡卉哲说。
通过自然教育推动环境保护
自然教育也成为公益环保组织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带领公众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之美,从而更让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11月28日,“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主题活动“自然嘉年华”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举办。50家环保组织、自然教育机构通过嘉年华的形式,让市民了解和参与自然教育。深圳市观鸟协会每周都会组织一场公众观鸟活动,通过带领大家观鸟,让大家识别并热爱鸟类,推广鸟类保护;潜爱大鹏保育站开设“潜爱课堂”,通过向大家普及海洋知识,让海洋环保的公众教育深入人心;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定期组织公众参加海洋净滩活动,并走进社区、学校、图书馆等场所开展海洋生态、环保公益教育……
“红树林基金会主要使命是保护红树林及它代表的生态湿地。现在红树林面临的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人的威胁。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市民还不了解红树林湿地,保护就更无从谈起了。如果我们想让大家都关注它,保护它,必须先让市民去了解它,所以就需要用教育的手段来实现。”胡卉哲表示。
本文转自“人民网”
原文链接:http://sz.people.com.cn/n2/2016/1220/c202846-29488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