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气候变化,正以越来越耸人听闻的效果在全球传播,相关文章动辄以10万+阅读量登上热榜。
在我国,国务院发布限塑令禁止使用超薄违规塑料袋,已有10年之久,一些城市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精力在集贸菜市场落实限塑令,甚至开展万人“扫白”行动,但90%以失败告终。
2015年起,包括笔触媒工作室在内的一些民间环保组织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20分钟带来的转变
杨驼是北京三源里菜市场的常客,这里靠近使馆区,生鲜蔬菜品种齐全,是最拿得出手在朋友圈炫酷的菜市场。今年3月份的一天,他去三源里菜市场买菜后发了个朋友圈,正好被认识不久的环保志愿者林费“逮”了个正着。
原来,2016年,包括林费所在的机构在内的9家环保组织发起成立了限塑联合调查组(现已有26家机构参与过调查)。他们在针对集贸菜市场开展限塑调查时,曾慕名前往三源里市场调查,发现那里有很多商户使用不达标塑料袋。如下图,红色为使用不达标的档口,绿色为使用达标袋的档口。
随后他们以全国多个城市47个市场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议。2017年,限塑联合调查组发起“塑料袋扫白挑战赛”,志愿者通过调查、拍照片发到@限塑在线微博平台,推动集贸菜市场使用达标塑料袋,同时动员公众随手拍市场参与调查。
杨陀发的朋友圈被林费第一时间发现,林费请他帮忙做个调查。杨驼掉头回去,发现三源里市场仍然有很多违规的塑料袋。于是林费作为@北京限塑在线的志愿者,按照市场提示牌上的监督电话打了过去,先询问市场管理人员及商户是否愿意参加 “不要塑料袋,少收1角钱”活动,然后“顺便”聊了一下违规塑料袋问题。
8月,杨驼惊喜地发现三源里菜市场塑料袋几乎都达标了,志愿者再去复查,只发现3个菜摊仍在用无标识的塑料袋。三源里市场有129档,覆盖3万居民。杨驼一个20分钟的小举动,让3万居民消除了一项食品安全风险,还达到了减塑的目的。
左图:2016年市场一个档口挂着好多违规塑料袋
右图:2018年这个档口改用达标塑料袋了
9月这张照片获得几家环保组织主办的“见证塑料袋消亡奖”
我们调查过的集贸市场中,缺乏监管的市场违规塑料袋随处可见,而监管较好的市场则很难看到塑料袋。因为达标袋价格相对较贵,使用达标袋的摊档会把塑料袋收起来,顾客要时才提供,这样下来,保守估计每个摊档每天至少减少使用10个塑料袋。
截止到今年9月,限塑联合调查组的环保伙伴和公众,共在全国34个城市405个集贸市场,做了601次市场调查,调查发现,使用达标袋的集贸菜市场增加到了53个。以新增基本达标的市场中,平均75个摊档使用达标袋计算,每年能减少超过1370万个塑料袋的使用。
违规塑料袋你怎么敢用?
违规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产品,大多是用回收的废塑料、医疗垃圾等含有毒素的垃圾制作,湖南首例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案审完后,法官改掉了一个多年的生活习惯,不再用一次性塑料杯喝水,还劝身边的人也别用,“以前听说过不干净,到底怎么不干净不知道,这次知道了!” 该案中,大量使用过的输液袋与感染性医疗废物混在一起,有的加工后甚至变成了餐具。
2016年,武汉质检所对市面上收集的30个塑料袋进行检测,11个样品检出增塑剂,其中一些是装熟食的食品袋。按照国家标准,食品类塑料袋不得使用增塑剂。增塑剂会从塑料袋表面析出,长期使用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畸形、癌症等,可增加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色彩鲜艳的塑料袋,通常是为了掩盖再生塑料袋杂色,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芘,是很强的致癌物。2016年在洛阳参加市场调查的大学生志愿者惊呼:“整理完我们组所有的塑料袋,一手黄……掉色太严重。”
设计塑料袋监管模式
达标塑料袋并不难分辨,达标塑料袋上都印有国家标准要求的10个项目,如下图所示。
但根据限塑联合调查组2016年的调查,由于达标袋比违规塑料袋贵5分-2角钱,全国被调查的集贸菜市场中,90%的商户使用的是违规塑料袋,且屡禁不止。
面对难题,限塑联合调查组通过研究摸索,逐步设计出集贸菜市场“三牌四分工一个责任人”监督模式,即由公众、志愿者调查市场情况,反映问题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查处生产厂家、监督市场经营者,市场经营者则统一制作销售达标袋,并监督摊档使用达标袋。公众利用这个监督模式,可以很容易触动系统开关,引发连锁反应。
实践发现,越是前期限塑投入大的城市越难推动这个模式。有的部门口头表示乐于配合,志愿者抱着很大希望去复查,但市场并没有发生改变。有的市场改用达标袋后不久,又会再度使用未达标塑料袋。
因此锲而不舍的持续推动,才能取得成果。由于推动过程中要给市场留足替换塑料袋的时间,限塑联合调查组也会在集贸市场提前宣传调查活动。为了持续推动,调查组三个月一轮反复调查,并且每轮调查之间会用各种方式与相关各方沟通,大部分都有很好的回应。
经过两年的推动,集贸市场总体情况开始加速向好的方向转变,2018年新增加基本使用达标袋的市场,是2017年新增加的3倍。
寻找解决方案促进塑料袋减量
超市塑料袋收费常被媒体诟病为“限塑令变成卖塑令”,但在专业推动限塑令的环保组织看来,只要能通过收费减少塑料袋使用,谁赚钱并不重要。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希望集贸市场的商户能从中盈利,同时达到减少塑料袋使用的效果,因为推动集贸市场塑料袋收费殊为不易。
统一使用市场制作的达标袋,市场经营者有利可图愿意推,如此,商户成本提高,他们虽然希望塑料袋收费,但不愿为了一角钱得罪顾客,因此几乎没有菜市场塑料袋是收费的。
基于上述尴尬局面,我们通过推动共享购物篮、“不要塑料袋,少收1角钱”等活动,寻找解决方案,实行以奖代罚,达到限塑令有偿使用、促进减量的目的,变相减轻商户的压力。
实践证明,我们的行动发挥了作用,我们的努力并没有付出东流。
很多大事发生,都是我们找对了合适的方式,通过推动一点点的改变,最终量变达到质变形成的。集贸菜市场的限塑调查还在继续,“花二十分钟影响三万人食品安全,减少使用两万个塑料袋”的故事不是特例,而是联合参与行动的常态。只要你愿意,也可以加入进来,为消除违规塑料袋尽一份力。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合一绿院”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Y3HqUC41L1evVx1U6jq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