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动态
不约而谈:公益必须要“改变”才能有效!
1008

从以往来说,公益领域常被诟病的一大问题,就是自娱自乐,意思是:自己在自己的领域或者行业内做的很热闹,但是实际对社会没有多大用处,很难有啥实际的社会价值,因此也无法真正让社会去关注和支持。


大概在2012年夏天,北京南锣鼓巷的一个小院子里,某国际机构组织的培训的学员们围坐在草铺垫上,听着颇有风范的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徐本亮老师的项目培训,徐老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公益项目的产出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大家七嘴八舌,“就是我做了5次再就业培训”“资助了200名贫困儿童上学”“我们调研了5个项目点,收集了50组数据”,紧接着徐老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那你们的项目成果又是什么呢?学员有点懵,正准备张口说,又发现和刚才讲到的公益项目产出似乎特别的相似,一时语塞……


多年过去了,期间我也听过数次徐老的同样的课程,仍然在一遍又一遍的给更多的公益人辨明到底什么是产出和成果,但与此同时,公益领域依然有大量的机构的项目,仍在反复重复着把产出当成果,把活动当项目,无疑让很多公益资源白白折损在低社会价值的工作上。


要想搞清楚产出和成果,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项目使命,就是项目究竟为什么而做?


如果我是一家养老公益机构,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是为了开多少养老院、设立多少床位,而是让多少无法得到良好赡养的老人能获得养老服务,而是让多少失能失智老人能更有尊严的生活。


如果我是一家扶贫组织,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是为了发放多少扶贫款、结队多少扶贫村、开设多少扶贫项目,而是让多少贫困家庭通过自己的劳动年收入能增加50%,而是让多少原本滞销农产品能顺利卖出去。



如果我是一家教育机构,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是为了建立多少校园图书馆、捐了多少书包、开发了多少新颖的课程,而是让多少孩子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而是让多少缺乏教育资源的地区获得他们需要的教育资源。


如果我是一家环保机构,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是为了做了多少场环保培训,调研了多少环保数据,做出了多少环保报告,而是让多少污染源减少和停止污染,而是让多少野生动物免于人为伤害。


总结一句话,一定要有改变,是把有的改成没有,把没有改为有的,把坏的改成好的,把有害的改为有利的,把粗糙的改为精细的,把混乱的改为有秩序的,如果你们的项目里没有改变,只有我做了什么,那么几乎就是没能真正的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有人会说,我的机构就是做公益支持的,我们并不能直接改善某些社会问题,但是我们通过支持其他的公益机构或者专门针对社会问题的前置环节工作,这好像和我说的公益项目必须要有改变才有实际价值似乎并不相符。


实际上,即便不是直接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是支持性的机构,也同样适用于改变原则。只是这个改变不再是针对社会问题本身,而是支持的内容本身。



我是一家孵化公益组织的机构,那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是为了多少机构入驻,多少活动开展,多少领导来参观,而是多少机构获得了正式注册,多少机构项目财管不再是一团乱麻,多少机构项目模式逐渐清晰。


如果我是一家专门给公益组织做筹资咨询的机构,那我的公益项目一定不能使为了做多少次筹资培训,服务了多少家机构,制定了多少筹资计划,而是服务的机构有多少家通过咨询找到了新的筹资渠道,多少家机构筹资量稳步上升,多少家机构建立了可持续的筹资体系。


在我看来,很多的公益机构无论拥有多么优厚的资源,多么高能的团队,多大规模的项目,如果最后只是做了很多公益场面活,而一旦项目真实审计起来,缺少实质的公益“改变”,其充其量只是甲方和乙方一起互不戳破窗户纸的公益游戏,娱乐了大众,娱乐了公益机构,娱乐了受助对象,最后社会上该失学的还失学,该性侵的还性侵,该歧视的还歧视,该污染的还污染,该贩卖的还贩卖,那还谈什么公益价值呢?


董剑

民间公益人

2018419



本文转载自不约而谈

原文链接:不约而谈:公益必须要“改变”才能有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