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Packard基金会、中国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银泰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蓝色先锋计划”——中国海洋公益人才培育计划于2017年落户昆山杜克大学。
从项目的前期设计、学员招募、6月的蓝色经济与海洋保护国际研讨会、6月和8月的两次集中培训、7月的辽宁及海南的实地调研之行,到学员王淼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青年奖、前不久何力及曹曼有幸得到挪威国王与王后的接见,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时光匆匆,这20位蓝色先锋的成长也是迅速的,让我们为之感到欣喜与骄傲。11月1 - 4日,本期蓝色先锋计划将迎来最后一个模块的培训,所有学员将在11月4日进行路演,向在场的基金会介绍他们未来将实施的海洋保护公益项目。
部分路演项目简介
王淼(无境深蓝),海洋国家公园及海洋保护区生态开发模式探索
该项目希望探索民间机构参与海洋保护区和保护地建设的运营模式,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试验性项目原型开发和运营等模式尝试研究海洋保护区生态开发的模型。
谭小岛(GoalBlue),引导国内一线城市为主的可持续渔业产品消费
通过对消费者的影响达到推广可持续渔业的目的,即运用多方位的媒体宣传,定点和定向的对消费者进行可持续渔业及其产品的科普和宣教工作,引导和鼓励受众消费可持续渔业产品。培育可持续渔业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而带动餐饮企业提供更多可持续渔业的消费选择。
谭喜云(海南儋州市老市村村长),海头镇地区老市村海洋教育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养殖及休闲渔业的实践
老市村传统的依赖自然规律生产的盐田与湿地被现代的鱼塘替代,但是十几年来的鱼塘养殖,并未带来村民的富裕,也没带给集体收益,反倒是养殖户的破产与跑路。最痛惜的是,我们原有湿地生态也破坏消失了。镇里两个渔村目前渔民面临的问题,近海渔获越来越少及不稳定,甚至有时还被外省的大船的“拖网”不仅抢夺渔获还有破坏近海海床。194亩开明学苑的基地建设,是建立在社区居民的共识下,充分发掘整合滨海乡村海洋资源,开展以“渔”为主题的休闲娱乐、餐饮住宿、渔家文化等系列活动。也会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与自然体验活动,同时基地也会搭设一个多元平台,供海内外NGO,基金会,大学,科研机构,社会企业交流合作,为地区的生态系统保育与社区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基地将致力提升大众对生态及永续生活的关注,将人与大自然重新联系,并提倡永续的生活方式。
邓棚文(海南智渔),基于区域组织管理的可持续水产养殖实践
以“绿色金融、绿色渔业”为主旨,依托海南省罗非鱼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产业链各方共同监督和执行的海南省罗非鱼规范化养殖项目为基础,结合金融、保险机构的支持和渔业产业的需求,以产业信息化、组织化为抓手,以金融支持和渔业保险为助力,推动罗非鱼产业链各方朝着行业自律、共同监管、合作共赢、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基础数据驱动产业持续改进,构建罗非鱼健康养殖产业链的新型合作模式。
张国兵(天津绿领),环渤海典型陆地污染源监督与治理项目
项目利用信息公开、现场调查、专业检测等手法,推动渤海陆源入海污染源数据、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情况的全面公开;进行社会倡导,促进公众对入海污染源污染问题进行关注;并对海洋污染防治相关的组织和个人赋能培训,支持在本地开展工作。从而增强民间行动活跃度,推动政府及企业依法对违规入海污染进行监督治理,减少违规入海排污,最终促进渤海近岸海域水质改善。
郑晓雯(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气候传播与海洋保护
CYCAN在与环保社会企业野声(WildBound)商定2019年的海洋主题的方案大赛,会以海洋议题下的几个子议题:海洋保护区、垃圾污染、渔业捕捞以及气候变化的视角等不同层面展开。大赛面向大学生与中学生,计划通过前期的课程开发、训练营、决赛展示等不同方式开展,融入设计思维的理念,并与CYCAN原有的每年的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融合开展。
郑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洋贝类健康养殖
贝类苗种主要采用人工繁育,在培育过程中人们习惯对培育车间泼洒抗生素。近年来,微生态制剂产品的研发推广在水产养殖、育苗过程中逐步替代了抗生素。这为水产业低抗(生素)、无抗(生素)养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拟借助国家级水产科研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研究所科研技术力量,依托上海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公益推广资质,研究开发绿色健康贝类养殖模式,为保障海鲜产品食品安全、海水养殖环境可持续性利用提供参考。
李小云(Ai自然),自然教育和保育种子培养
部分项目介绍:(1)江门台山川岛(群岛),中华白海豚、穿山甲和猕猴保护地。(2)湛江雷州半岛,布式鲸、勺嘴鹬和猛禽保护地。(3)省港澳大湾区,自然教育和保育绿种培养,珍稀动物有黑脸琵鹭、抹香鲸等n种珍贵野生动物。
期待解决的部分社会痛点:(1)弥补海洋自然教育的缺失,开展户外自然科普课堂;(2)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生态摄影、开展户外观鸟、赏鲸豚(研学旅游);(3)做自然保育项目:与专家一起开展修复珊瑚礁项目、与渔业研究机构一起推进可持续渔业和海鲜认证,保育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推广生态农牧渔业
舒逸(天津生态城大地之声社会教育中心),大地之声有鱼项目
沧海桑田,这是描述天津最恰当的词。这座城市有着上万年的古贝壳堤,也有着几十年来形成的渔村,在今天都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命运。伴随着他们的消失,城市化发展中的社会公众对它萌的感受更是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反映出的物种消失、滩涂减少、环境恶化等影响后辈生命质量的问题却一一呈现。如果我们再处于对环境无知的阶段,那我们将失去未来。大地之声希望在接下来的三年持续推动“有渔”项目,使受众人数达到20万,致力于改变公众对海洋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徐瑞(嘉年华邮轮),海洋环保科普知识在国际邮轮的传播
主要针对现阶段中国邮轮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设计一系列以“海洋环保”为主题的科普课程,提升邮轮体验丰富度的同时增加公众对海洋环保的认知。促进邮轮行业与国际环保机构的合作,生产高质量科普内容,并实施海洋环保项目。
曹曼(中国海洋大学)、常乐、肖晓波(美境自然),中国海鲜明鉴
中国海鲜明鉴项目由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与蒙特雷海鲜观察(SFW)团队联手打造,旨在为中国消费者定制科学、有趣的可持续水产消费指南,培养负责任的海鲜“吃货”。蓝色先锋学员团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其在广西的推广项目:生成一份广西本地水产品的评估报告;与实体餐厅合作以倡导负责任水产品消费理念。现有团队中,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提供科学支持,美境自然有3年在地政府、餐厅、媒体等多方合作基础。本项目将探索水产消费指南可复制的2B商业合作模式,进而为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范例。
陈文蕾(中国海洋大学)、黄嘉华(中国海洋大学),当日光城遇上海洋
纵有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然于西藏娃的眼中,“何为海洋?”却如同一张白纸,在他们的脑海中宛若虚无。在西藏这深居内陆之地讲海洋,有什么意义?为何我们非要剑走偏锋?我们将如何做?又将会给这群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你想知道的,也正是我们想与你分享的。相信小的伟大,相信从0到1所能产生的震撼,相信喜马拉雅山脉与前缘陈海再度连接所产生的化反力量!
安宏(上海浦东一荇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蓝色对话之留住海洋宝贝——探索保护濒危海洋动物
如何引起公众对遥远的海洋濒危生物关注?如何改变大家的行为习惯,保护海洋环境?唤醒大家的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很重要,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海洋濒危生物的教育模式探索,倡导大家共同自发的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海洋和海洋生物。我们将通过幼儿教育为切入点,以科普绘本艺术为中心,融合戏剧,故事,手工制作等各种艺术活动,研究开发一系列的教育课程,用幼儿和公众容易接受的手段进行海洋保护理念的传播。
徐秋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环境监测无人船开发
目前国内环境第三方监测成本高、监管不健全,人为数据造假时有发生。该项目基于降低环境水质监测成本与降低数据造假概率。目前国内外无人船制造企业不少,但专业应用领域的较少。目前无人船主要应用于测绘,在水质监测以自动采集水样为主,能实时传输水质化学数据的无人船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更快更有效收集水质数据并加以深度分析,能清楚了解整个水质状态,然后为更有效水体修复提供支撑,也可以为环境执法提供依据。
路演安排
时间:11月4日9:00-17:00
地点:昆山杜克大学
参与方式:点击https://duke.qualtrics.com/jfe/form/SV_4VpjgGmQhgNCLVb报名
在此,主办方由衷地欢迎各大公益基金会参加2018蓝色先锋学员的路演汇报,寻找有潜力的项目,和我们一起来发掘中国未来的海洋保护公益领袖!
更多关于蓝色先锋项目的介绍请至蓝色先锋计划官网:https://dukekunshan.edu.cn/zh/academics/master-environmental-policy/Jihua-Huigu
(查看视频资料请点击原文链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昆山杜克环境 ”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3kXcoIFnKNJ984XX5jn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