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动态
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闫保华:自然的滋养,连接的力量
2956

本文根据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闫保华博士在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的主旨发言《自然的滋养,连接的力量》整理而来。


图为闫保华博士在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做主旨发言


闫保华

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环境学习博士


2013年,闫保华博士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发起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并担任筹委会委员,现任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席;她同时担任广东省林学会自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阿拉善SEE基金会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委员会委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自然教育专家顾问等。


自然的滋养,连接的力量


今年4月初,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全国自然教育的春天正在到来。很荣幸身为其中的一员,期待和大家共同努力推动自然教育行业的良性发展。


今天,我想分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我们对自然教育的理解,第二,是向大家汇报我们在环深圳湾区域开展的湿地自然教育的工作。

对自然教育的理解



01什么是自然教育?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尝试用简洁普适的语言来阐述自然教育的定义:“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实践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教育”。


自然教育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 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 注重在体验中学习,培养参与者对自然亲近、喜爱的情感,建立与自然的连接;

  • 自然教育的活动是非常有趣的,即以有吸引力的方式组织教学,所以教育理念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

  •  还有一个特点是自然教育是不考试的,孩子们是自发参与的,他们的收获是多元的。

02我们为什么要做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有助于人们关注和参与自然保护


我们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我非常喜欢引用George Monbiot说过的一段话。他是一位英国畅销书作家,因为工作关系,他采访过全球非常多的自然保护领域的领袖,他发现他认识的那些为了自然奋起斗争的人中,大部分人在童年时期都曾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没有接触过自然,不了解大自然的运转,没有儿时的经历就不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没有过接触就不会将毕生投入到保护自然的事业当中。



当然这只是他通过采访发现的一个规律,那么有没有实证研究支持呢?我想向大家推荐一份报告——《共同的家园:与自然连接如何帮助我们关照自己和地球》,它是由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教育与倡导委员会(CEC)、儿童与自然网络(C&NN)三方共同发布的。WCPA和CEC曾于2016年发起一项名为“#NatureForAll”的全球行动,目的是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体验自然、与自然建立连接,分享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就会有越来越多自然保护的行动者和参与者。而儿童与自然网络(C&NN)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先生发起的致力于推动连接儿童与自然的全球性平台。





这份报告汇总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告诉我们为什么自然教育对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培养保护自然的行动者这么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以及在设计自然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有那些关键因素。


例如,根据相关研究,培养人们有益于自然的行动,自然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仅仅学习知识还不够。与自然的连接,是推动产生积极的、保护自然的行为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此外,让人们在自然中获得有意义的、积极正向的体验,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 。





研究里面还有一些对我们做教育设计很有帮助的内容,例如我们应该尽量让学习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如果能够给予参与者获得和实践行动技能的机会,并且让参与者看到一些成果,哪怕是很小的成果,也能够帮助参与者坚定与自然的连接和行动的意识。


拥有地方感的人更有可能保护当地的环境,从而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做自然教育活动设计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本次讲坛中,粤港澳地区有20个自然教育基地获得正式授牌,每一个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首先,向大家表示祝贺!也期待每个自然教育基地都能依据自身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课程,成为培养人们地方感的重要场域。


如果我们能够让周围社区的居民、中小学生与他们身边的自然保护地建立地方感,去了解它的独特性,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了解它面临的挑战,去思考他们能够采取什么行动去帮助、保护它,这样的自然教育将会对人们采取行动保护环境非常有帮助。


自然教育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前面讲了很多,我们开展自然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自然保育,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站在普通父母个体的角度,或许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我也是个母亲,我有一个八岁的女儿。作为一个家长,我们可能更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身心健康,以及他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是否具备未来能够成功的各种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他的学习好不好,能不能考上一个好学校,以及他的情商如何。


从父母的角度排序


这一幕可能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里,当我们到外面吃饭时,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家长把手机、iPad给孩子。“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但你却在低头看手机”。我经常在坐地铁时观察周围的人,无论地铁拥挤与否,我看到大部分的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这是在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上,徐仁修老师给大家展示的一张照片。当时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所以一直保存着。就像理查德·洛夫先生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之后出版的第二本书《自然法则:虚拟时代,重拾生活》里所强调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综合的状态,我们需要高科技,同时我们也需要自然,我们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


自然缺失症并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像这张照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里,发人深省。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绿地减少,电子产品诱惑不断增加,还有社区邻里亲密关系发生变化,高楼大厦的邻居不再熟悉,如果没有大人陪同,我们可能不放心让孩子自己到外面玩。这种变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对电子产品形成更强的依赖,缺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有一系列的研究数据表明,儿童肥胖症、儿童糖尿病比例在增长,近视率也在明显增长,我们中国儿童的近视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地步。


2014年到2015年,我们做了一个初步调查,我们想知道现在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的亲密度是否真的如同理查德·洛夫先生在他的书里所说的那样。有七家机构共同做了这个调查,这些机构分布在几个不同的主要城市。我们采用了线上网络调查和线下问卷结合的方式,样本量是1万多。



调研结果显示,68.12%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一小时。在六个主要参与调查的城市,数值都超过60%,这说明它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有11.27%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几乎为0,他每天就是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中间乘坐交通工具,几乎完全没有户外活动时间。真正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超过1.5个小时的,只占15.34%。



而同时非常不相称的,我们也看到孩子们的时间都花到哪去了。18.61%的孩子每天花超过1小时去看电视、上网、玩各种电子游戏,有9.66%的孩子认为自己对网络或者对电子游戏成瘾。自然缺失症状的五点量分法分析结果显示,有16.33%的孩子得分超过三分,这意味着他们开始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倾向或某些相关行为;有0.17%的孩子得分超过四分,具有较为典型的症状。



过去几年,儿童与自然网络(C&NN)对全球有关自然与孩子连接的研究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他们通过对全球已有研究的分析、整理,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内容显示自然能够提升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报告指出


健康宝宝

从孩子出生之前开始,如果妈妈经常在自然中活动,有可能让我们的宝宝从胎儿发育时期就更加健康。

实力和维生素D水平

还有我们很关心的视力问题。我每天都担心我女儿会近视。阳光下自然中的活动有助于降低孩子近视的可能性,并且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维生素D的水平是跟近视直接相关的。

更多体育运动

现在儿童的肥胖症比例也越来越高,我们在自然中的活动也有助于孩子有更多身体上的活动,降低肥胖症的可能性。

社会情感健康

在自然中活动,也有助于孩子社会情感的健康。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跟其他孩子的互动,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然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化解情绪,降低压力、愤怒和进攻性。


自然教育有助于孩子提升学业成绩


为人父母,除了孩子的健康,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可能就是孩子未来能否成功?有很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中的体验和学习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业表现,简单来说就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在美国做博士论文时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的综述,发现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确实可能会对标准化测试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


第一,自然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然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如果各位有孩子或者本身是教师,将对此深有体会——孩子学习成绩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在学习的时候能否专注。自然教育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提升。比如喜欢观鸟的孩子,为了等他非常想看到的鸟出现,可以静静地等很长时间,这就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


第三,自然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自然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会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第二届理事会有一位公推理事,他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刚满16岁。他从小就很喜欢昆虫,他的父母每个周末都会拿出至少一天时间陪他到野外找昆虫。有一次,他跟爸爸妈妈说,想买一个专业的相机。他的父母答应了,但是,也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他能够对他拍下来的昆虫按照科学体系进行分类、整理。他因为有兴趣,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了很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可以到我们基金会做理事呢?因为他给我们的志愿者做昆虫培训,所以在公推理事投票环节,很多志愿者给他投票、帮他拉票。一个16岁的孩子给一百多个成年人做培训,这也有助于他进一步建立自信。后来,我们的这位公推理事去了加拿大求学。


第四,自然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增强自律,帮助孩子控制冲动,减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扰乱他人的行为。


我认为自然教育有三个目标:


首先是健康。我们希望通过自然教育帮助人们重建与自然的连接,获得自然的滋养,身心都能够更加健康;


第二,希望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规律,养成自然友好的生活方式,这跟每一个人有关,也跟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有关;


第三,我们希望激励人们持续参与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多地参与一些具体的行动,比如公民科学家的鸟类监测、植物监测以及清理海漂垃圾等等,真正为社会、为生态环境做一些事情。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在今年1月份推出行业自律公约,希望形成行业共识、大家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欢迎大家扫码加入联署,支持我们共同的事业。


环深圳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案例分享


  

 



第二部分,我想向大家汇报近几年我们在环深圳湾湿地开展的自然教育相关工作。


01湿地自然教育中心

红树林基金会有一个重要使命是推动湿地自然教育中心的创建和推广,实现人与湿地、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我们在公众教育版块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环深圳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二是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湿地自然教育中心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对标国际标准,建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开展CEPA活动,为每一片重要的湿地培养粉丝。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萨尔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包括中国在内缔约国已达168个。马广仁副理事长是中国履约办的开创者,在中国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湿地公约第12届缔约方大会报告中提出了2016-2014年CEPA项目的目标:通过高质量的指导,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和支持缔约方来更明智地管理湿地。公约认为CEPA——交流(Communication)、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教育(Education)、参与(Participation)和觉知(Awareness)都是支持战略性目标开展的重要工具。


那么,什么是湿地教育中心呢?湿地教育中心是一个人们能与野生生物互动的地方,并经常举办以湿地保护为前提的CEPA(交流、教育、参与、觉知)活动。



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的优秀湿地教育中心进行拜访、学习和交流,我们发现一个优秀的湿地教育中心有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知道它们为什么而存在,要为谁服务,目标是什么;第二,是要在愿景之下做好整体规划;第三,开展丰富的CEPA工作;第四,每一个湿地教育中心都要有自己场域的特色,场域特色是需要进行自然生态、社会文化资源的研究和盘点,来进行挖掘的。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对我们开展的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


最重要的前提是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以保护自然为目标,我们的教育活动要尽量减少对野生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以自然教育的名义去干扰、破坏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是由国家林草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现在的湿地保护管理司)和保尔森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的。这个网络的成员目前主要是11个沿海省份和直辖市的9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去年9月,我们和湿地保护管理司、保尔森基金会、老牛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湿地教育中心项目”,希望通过样板点建设、专题培训、湿地教育中心建设和评估指引等,帮助沿海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提升湿地自然教育的能力。


02环深圳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整体规划

今天,我想重点向大家汇报环深圳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的工作进展。从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我们跟香港后海湾是同一片生态系统,在我们的对岸有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香港湿地公园,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因此我们经常向他们学习,并把他们的专家请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红树林基金会成立后的六年时间里,我们立足深圳湾,探索社会化参与的滨海湿地保育模式,目前主要通过积极的湿地管理、公众教育、科研监测以及国际交流合作这四个模块开展。其中公众教育是非常核心的部分,也是我们社会化参与保护滨海湿地的起点和动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很幸运得到了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与福田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管理局的指导下共同开展湿地管理工作,同时得到了管理局的信任,受委托负责湿地自然教育中心的运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由福田区政府委托给我们基金会管理和运营的湿地公园,这是全国首例,也是一项社会治理的创新,而深圳湾公园则是由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委托我们管理的自然教育中心。




图上显示的是这三个场域所处的位置,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它的两边各有一个缓冲区域,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深圳湾公园。我们对这三个自然教育中心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场域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于“建立公众对深圳湾湿地及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认知和情感连接,引领公众持续关注、支持和参与湿地保护行动”的使命,从而实现“人与湿地,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这三个场域进行分析。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是位于城市中心,它是全国唯一的位于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深圳现存的最完整的最原生态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深圳市民是非常幸福的,在市中心就有一片如此原生态的保护地。在保护区里有很多生态监测活动和生态修复成果,比如鱼塘改造、外来入侵植物管理等生态保护案例,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教育的内容,这也是我们非常幸运的地方。





在保护区,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来到保护区学习,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与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的认知和情感连接。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保护区,每天进入的人数有限制,所以我们还需要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域——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和深圳湾公园来开展教育活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面积很小,只有38公顷,但它的地理位置却是非常关键的,它位于两河一湾的关键位置,同时又靠近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属于我们保护区的东部缓冲区域。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每年的访客量在150万人次左右。因为受福田区政府委托进行公园的全面管理,所以我们会有更多的自主性。生态公园里也有比较大的室内空间,所以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公众参与活动。生态公园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周边社区居民。



深圳湾公园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西部缓冲区域,它的特点是人流量更大,每年大概有1000万人次以上的客流量。如此庞大的客流量,使我们有机会让更多人关注深圳湾的红树林湿地。深圳湾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游客,而且大部分游客是来自于外地。对于深圳人来讲,如果来了亲戚朋友,一般都会把他们带到深圳湾公园,那是一个可以看海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美的公园。



03环深圳湾湿地自然教育中心CEPA活动

我们对这三个区域进行联合规划,希望能够发挥每一个区域的特色,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在交流传播、学校教育、公众参与和意识提升这四个板块上,我们各有不同的侧重。对于交流传播,我们更多是组织大型活动,或者通过媒体、自媒体的传播讲座,文创产品等等。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最期待的是学校团体到我们的湿地自然教育中心上课,我们把课程输送到学校去,以及教师培训、教材研发和学生科研项目。公众参与,我们有志愿者活动、公众科学活动,生态修复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意识提升即对湿地环境的意识,我们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解说、非人解说、环保影片的放映等。


下面详细地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目前在各个板块开展的活动。


交流传播


在传播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公众媒体和自媒体,每年都会组织两次媒体见面会,设置媒体开放日。尤其是每年10月份候鸟回归的时候,我们会共同举办迎接候鸟回归的仪式。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大型的在线传播活动,例如深圳鸟-人计划、深圳水-人计划等,此外还有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以及公众讲座。




学校教育


关于学校教育方面,我们经常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教育中心在周末和节假日很忙,但是周一到周五就比较空闲,那么有没有好办法可以降低闲置、充分发挥它们的功用呢?我们在2017年进行了一次福田区中小学户外环境教育的调研。我们从老师的角度了解他们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的需求。


我们发现在其中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提供支持:


第一个是老师们擅长在学校里上课,但是到了户外自然环境中上课可能会面临挑战。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培训老师、培训志愿者,请经过培训的老师给学生们上课。




第二个是老师们需要户外的学习和学校课程结合


第三个是他们希望自然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成体系的,而不是随机的。


针对这两点,我们引入了Project WET的课程并进行本土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效果做评估,了解跟课程结合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收获。


2018年,我们的三个教育中心都成为了福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同时我们也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福田区教研院合作,共同组织老师研发课程,使其更好地与中小学课程标准相结合。




今年5月份,在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科协以及保护区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签订了一份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周一到周五将有中小学生团队正式到保护区的自然教育中心上课,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鼓舞的事情。我们期待每一个深圳的孩子,未来都至少有一次机会到保护区来学习,认识深圳的市树——红树林,了解深圳湾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它的历史变迁,为深圳湾湿地的保护而共同努力。


公众参与


在公众参与方面,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包括搭建生态浮岛、清理海漂垃圾、红树复种、城市公园鸟类调查等等。我们期待通过亲身参与,公众能够更加加深跟这片土地的联系,进而成为湿地保护的参与者、行动者和传播者。


意识提升


在意识提升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解说导览、非人解说设施以及环保影片放影等活动,提升公众对以深圳湾为代表的湿地的认知和连结。


结语

这些就是我们在深圳湾区域开展的湿地自然教育的工作,这次就向各位汇报到这里。随时欢迎大家到深圳考察、指导、交流!为自然、为孩子,我们一起努力!谢谢!


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介绍:


2019 年 6 月 25 日,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于广州顺利召开。讲坛由讲坛由中国林学会担任指导单位,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林学会主办,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全力支持。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理事闫保华、雍怡、赖芸等在讲坛上向400多位来自粤港澳地区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自然教育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参会者们从多角度介绍自然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与环湾区城市森林生态防护屏障的建设添砖加瓦,推动粤港澳地区自然教育相关机构的联合与良性发展,并助力具有粤港澳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的形成。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已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加强地区性自然教育机构的沟通、交流,以期推动地区性自然教育网络的跨界合作,提升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




图为首届粤港澳自然教育讲坛现场

为了进一步深化区域内的行业交流,满足行业伙伴对区域平台的需求,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在2019年开始推进全国七大片区(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区域自然教育网络建设。



文章来源:转自公众号“自然教育论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