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需求
“我们渴望与他人发生关联”| From时小光
1684


亲爱的“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的小伙伴们:


晚上好!


尽管写这封信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快凌晨1点了,但还是要祝你们晚上好,晚安嘛,睡眠棒棒的。


请原谅我用这种比较私人且真诚,或者说有些本来应该放在很深很深地方,让人们慢慢摸索而领悟,却耐不住性子就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我情但或许他不愿”的写作态度写完这次的头条。


前几天,一席有个演讲,名字很长,记不住,但为了让大家可能有兴趣去听,我还是打开手机把这个演讲题目记下来,它叫《因为她的一双手,她来到了十一年都不愿意踏进的美术馆》,演讲者是华南理工的何志森何老师。


我为什么想提这个演讲呢?


因为这个演讲里有一个故事让我深深想到了“一小时自然时光”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一下子就打动了我。


2017年的时候,何老师的美术馆(馆长)跟淡江大学的黄瑞茂老师一起带领暨南大学的学生在美术馆旁边的小公园里做了一个社区营造工作坊。在这一个项目过程中,他们捡垃圾,整理空间,甚至在那个小公园里做了一些小椅子,但是碰到很多阻碍,譬如大厦的保安一直驱赶学生,他们捡垃圾的时候居民开始扔垃圾。


花园开始的地方


所以到2018年6月何老师的美术馆(馆长)跟宋冬老师一起又发起了一个叫民众花园的项目。广州很多人喜欢养花,于是他们就像号召所有社区的居民,每一个人家里贡献一颗植物,贡献一个只要能装花的容器。他们开始和大厦的物业交涉,就是“我们想在你的这个地方搞事情,可不可以允许我搞事情?”结果是最后勉强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可以先尝试种植一天,如果这一天之后,如果有人投诉马上就得撤掉。



然后他们就开始自己买花自己种,搜集了很多容器,摆在边角上让很多人认识。所有的居民都跑过来问,“哎,能拿回家吗?”,然后第一天晚上他们没了很多植物。因为挺漂亮的嘛,就觉得挺好玩的。


但第二天第三天,慢慢的,有人纷纷搬了容器,因为居民们知道了有这一个项目,就开始把不要的东西都搬过来,慢慢地就有了很多容器。



当然,这一期间发生了很多温暖的小美好,像83岁的徐姨,看到他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她就把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叫回了家,把养了十多年(孤独时跟植物经常说说话)的植物都捐赠了。还有很多这类感动的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徐姨栽种的植物


这个“花园”因为东一盆花,西一盆草,北一个容器,南一个东西,这个花园慢慢地变得丰富起来,也变得好看了很多,像一座社区的“植物园”。随之而来,最初那个保安改变了,帮助他们看守晚上的花园,更多的人带着有着他们故事的容器,放在那里,种上花,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



但是因为突如起来的投诉,这个花园被迫需要“恢复原样”。最终,他们在开幕仪式后,撤离到一个非常小的角落,很多花都堆在一起,没有活成。不过这个不起眼的小花园,成了对面一个小学的“研学基地”,经常会有老师带领学生过来浇浇水。



有一天,当何老师过去记录时,发现有一个学生放了一封信在这个花园里,信上是这样写的:



“这是我的吉吉,它陪伴了我八年,我好希望外婆那边也有这样的花园,她就不会那么孤独了。我想外婆了。”



听这个演讲的时候,我想,这不就是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正在的做的事情吗?


为什么一个个高档又环境优美的社区中,我们总觉得寂寥,总觉得像是只有自己一家人在生活,社区开展的活动年轻人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现代城市用钢筋水泥和金钱地位把人隔离开了,人情渐已淡漠。


而一小时自然时光从自然教育出发,希求给孩子带来在家门口的自然体验,实际上,我突然意识到,不光光如此,其实还有“我们渴望与他人的关联”。


从小路自然教育中心开始为一小时自然时光培养志愿者,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产生了互相关联,到每一个社区发起人每次活动都需要征集助教志愿者,都是“与他人产生关联”的时刻,在那样的时刻下,我们变得孩子气,慢慢甩掉大人间惨淡的冷漠,可以耐心专注地倾听和热烈地讨论课程的实行。


也有那艰难的招募,我记得树莓曾经把它形容为“理想与现实”的河流,在汹涌的激流中,我们逆流而上,却满身伤痕,有时候还收获一肚子失败,不舒服,想着“何必与那个陌生人纠缠呢?不来就不来,管他!”,“物业怎么这么麻烦!”,最终就像故事中的那个保安,慢慢发生了转变,变得愿意加入我们了,可以理解我们所做的事了。


我想,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就好比一棵迎接任何鸟儿的大树,所有的鸟儿都可以在赶路的间隙,站在枝干上休息,下雨的时候避雨,孤独的时候用婉转的叫声或者沉默的姿态一起感受温暖。


熬夜总是让人苦恼,在夜晚台灯暗淡的白光下,我慢慢读完了这个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这五个社区社区发起人他们写给我的“特质”简介,觉得既开心又美好。


01。

康平社区


1、多元。我们的社区没有明显的边界: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阶段的孩子,因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走到一起,没有组织,却一起神奇的组织协作着;参与者也来自不同的社区,因为孩子需要来参加活动,希望在一小时的自然体验活动中志愿者之间、参与者之间、志愿者和参与者之间产生更多的碰撞和互动。 


2、自由。我们有自己既开放又围合的秘密空间,这里鸟语花香,这里百花齐放,这里自然幽静,小朋友们在这里可以任性地踩泥坑,可以东奔西跑,可以放声畅聊,毫无拘束,释放天性。在课程过程中,我们跟随着小朋友们的状态把握节奏,尽情享受每一个主题的自然时光,永远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3、放松。刚开始我们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到这里的,但是,在大自然中的学习不是苦逼的,是放松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在这一片天地里面重新找回与自然、与人、与世界的连接,学习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02。

花木社区


我们的社区,简简单单一群一起探索自然的小朋友和大朋友。


这个社区有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学校,孩子们生活在其中,能非常便利地享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丰富资源。地铁一站路就是世纪公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与自然的亲近。小区内各类植物与动物,小区内还发现了纹饰姬蛙,说明小区内的环境是非常棒的。


我们在探索中一起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小朋友与大朋友更亲密与美好的亲子时光的记录与回忆。


03。

梁溪社区


积极有爱--我们社区是一个充满活力,温馨有爱的大家庭。在我们这个大家庭有我们小手拉大手亲子驿站,很多志愿者家长积极协作,共同为亲子家庭安排各种公益性活动,以此来丰富小朋友的业余生活,增进亲子间的联系。孩子们生活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社区邻里之间的爱,并且我们也希望小朋友们能通过"一小时自然时光”的活动将这份爱延续到对待身边的自然物,让身边的爱无限。


04。

翰墨香林社区


我们的社区,是一个小和山高教园区的配套小区,居民以大学教职员工居多,社区很大,有50多幢楼,多层、高层都有,绿化很好。


小区南临留和路,北临一条宽约20米的小河,社区里也有几处人造的水塘,基本为湿地风貌。可以见到白鹭等水鸟。


温馨融洽——居民多数既是邻居又是同事,邻里关系较融洽。小区内还有一个配套幼儿园,孩子很多,很多是老人帮忙带娃。希望通过一小时自然时光活动,让孩子们更多主动地探索社区里的自然秘密,同时收获满满地友爱,并增进亲子关系!


05。

联洋社区


我们的社区,也许可以是一个温暖有爱的、自由开放的活力妈妈


这个社区有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完整教育配套,孩子们生活在其中,能非常便利地享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丰富资源。旁边就是世纪公园,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与自然的亲近。而大家居住着的“园林式”社区也绝不是浪得虚名。常常能观察到世纪公园中被吸引过来的鸟儿们。


自由开放——除了我们期待一起引导的,和孩子们一起探索自然的态度。我们的社区本身对待动植物的朋友们也是这样呢


很久以前,总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须是像小说电影戏剧般起起伏伏,经历过狂风暴雨,方得最后的忠贞不渝;后来因生活的琐碎,平凡,接近一成不变又波涛暗涌的日子中理解,其实“人情”二字,不一定得是热闹喧嚣的,外在欢乐的,它需要你安静下来,然后用一颗敏感有略有些不安的心去观察,慢慢地你就可以看到、感受到、发现:


你的眼睛湿润了!


                                     

                                  晚安                                   

总是晚睡的时小光!



参考:

1.《因为她的一双手,她来到了十一年都不愿意踏进的美术馆》一席 何志森

2.《台湾生态农业的社区营造》中国青年报 吴志轩

图片来源一席,侵权即删


如果你也渴望与自然,与他人发生关联

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等你到来

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R2FRSF

填写报名社区发起人报名表


社区发起人招募 | “一小时自然时光网络”,期待你的加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路SWNE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d_wMn2yylID8evlEmC1aw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