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说IUCN保护工具之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973

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RLE)是一个衡量生态系统保护状态的全球标准,适用范围可以是地方层面,也可以是国家、区域甚至全球层面。通过这套标准,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一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是崩溃、易危、濒危或者极危,也可以判断出该生态系统是否出现地域面积损失、退化或其他重大的改变。

RLE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期望RLE在不同部门、行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些部门或行业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用以强调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服务所面临的风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清洁水、维持土壤肥力、授粉和自然产品;
·治理和生计的改善:将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联系起来,探讨适当的治理安排如何改善生态系统管理和生计安全;
·宏观经济规划者:提供一个全球公认的标准,使规划人员能够评估失去生态系统服务的风险和相关的经济成本,反之,改善管理的潜在经济效益。

RLE的五大目标是什么?
·不仅重视受威胁的生态系统,还要注重由于积极管理而处于良好状态的生态系统,这也重点突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最佳做法;
·设立一个管理RLE的“秘书处”,并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合作;
·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不同层面制定RLE的技术和体制能力;
·加强有效生态系统管理和非环境保护部门(例如国家和经济规划、改善生计以及私营部门)之间的联系。

咸海的变化:内陆湖泊→季节性草原 + 高盐度湖泊
RLE的危险等级有哪些?
每个生态系统有八种不同程度的危险,其中三个根据定量阈值被统称为“受威胁”,分别是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其他几个级别分别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和未评估(NE)。2001年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增加了灭绝(EX)这一等级,同理RLE也增加了崩溃(CO)这一危险等级,用以评定已经崩溃的生态系统。
RLE是如何评估的?
数据类型:将数据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分布、退化和破坏、定量/模型分析;
数据分析:首先要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照片、图片、历史资料、纸质地图等,然后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绘制该生态系统地图的时间序列。识别非生物(C)和生物(D)变量,描述每个变量的破坏状态。运用一个模型,基于该生态系统区域、流量和进程,以计算在未来如果发生类似事件该生态系统崩溃的概率;
应用标准:RLE共有5个标准,分别是:A退化分布、B有限分布、C生物退化、D非生物退化和E崩溃概率,其中A是针对过去50年、未来50年、历史中的某50年进行分析,B分析当前的状态,C和D是将分析的结果依照严重程度与标准对照,E是利用模型计算该生态系统的崩溃概率;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就会得出一定的结论,即该生态系统是极危(CR)、濒危(EN)还是易危(VU)。
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得到了众多机构的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发布《全球生态系统红色名录》。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iucnrle.org/
编译:侯博、张琰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IUCN
原文链接:《系说IUCN保护工具之生态系统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