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公益研究 > 案例故事
2万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也许你也可以
1165

写在“联禾计划”前的一些话



常天乐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 | 图片:车庆久


大家好,我是天乐,是大家都爱逛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召集人,也就是负责把农友、集友们招呼到一起搞事情的那个人,也是遇到问题和挫折,负责着急的那个人。以后会在微信公号不定期和大家聊聊天,说点心里话。第一期,聊聊市集是怎么从志愿者团队变成貌似还挺像样的机构的,也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孵化的支持同行发展的新项目。

2011年,我们市集成立不到一年,虽然已经红火了起来,但还是一个志愿者团体,大家凭着一腔热情,为市集、农友、集友义务付出,不取分文,也没想过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1年6月11日,当时市集的核心志愿者团队,从左到右:植村绘美、梅若琳、Michael Eddy、常天乐


这个时候,一位志愿者提出:我工作的环保组织能给你们这样的初创期的草根机构提供小额资助,你们有需求吗?


什么?市集算初创期的草根机构?还有人能给我们钱!

不过我想了想,办市集这一年,好像没花过什么钱。有一些场地、物料的开支,也都靠我们和志愿者办的小厨房的收入cover了;去农场考察,一般也是集友开车;开会就在市集发起人Emi和Michael的工作室 —— 北新桥的HomeShop,好像真不怎么需要钱。

于是就把人给拒了。这位志愿者很有修养:没关系,等你们有需求了,再跟我说。


2011年3月30日,市集志愿者们在北新桥家作坊HomeShop开市集筹备会,左二就是这位志愿者。


没想到需求很快就来了。


市集来了个漂亮的北京姑娘,在安徽的一个农场工作了半年,刚搬回北京。来市集做志愿者,大家都很喜欢她。熟悉了之后,她表达了想来全职工作的愿望:你们能发工资吗?


我立刻找到那位志愿者:钱还能给吗?


2011年9月,市集参加北京设计周,还在大栅栏办了摄影展。志愿者们撤展时的合影。

右一这位志愿者改变了市集的发展方向。


于是,我们申请了2万元人民币,以3000元月薪聘请了我们第一位全职员工。项目书里说:这笔钱将用于机构从志愿者团体向正式机构转型。

我们开始探索市集的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半年后,虽然断粮了几个月,但大家也撑了下来,慢慢开始有收入支持第二位、第三位全职员工。市集也从每月一次,发展到每周三场,服务农友集友的数量以及影响力也飞速上升。


2011年国庆,在小毛驴的市集上,这位姑娘(右一)已经是市集的主力了。


这位志愿者叫吴昊亮,他当时的工作机构叫”全球绿色环境基金”,专门为草根环保组织提供几千美金的小额资助,陪伴他们成长。几年后,当吴昊亮决定把这个工作思路本土化,建立合一绿学院和“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市集也毫不犹豫地参与进去,并且在基金会下建立了“联禾计划”,为从事可持续农业和食物的草根组织搭建行业基础设施,包括小额资助。我们相信,如果2万人民币能让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志愿者组织转型成为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力,那么这样的资助和支持模式,也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食农组织。

“联禾计划” 的项目官员叫马小超,就是那个拿了半年3000元月薪的北京姑娘。


2012年2月,吴昊亮(右二)作为监票,参与了一次市集的民主投票。小超和天乐也在现场。


现在,我们想找到更多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有行动力的伙伴,一起同行、成长。如果你想在可持续食农领域有所作为,欢迎申请联禾计划的小额资助。

—— 天乐&联禾计划


【联禾计划伙伴招募计划】

你一定背过“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但是你对农业和食物到底有怎样的认识和想象?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食物和土地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作为食者,我们已经无法确定吃进肚子的到底是什么,从哪里由谁用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安全吗?

喂饱人类的农民为什么很难在土地上生存下去?

仰仗自然的农业,怎么会成为污染的源头?

如果你或你的机构也和我们一样,在反思当今食物体系的问题,并且:




  • 希望行动起来做出一些探索和改变; 

  • 想要发掘可持续食农未知领域的更多可能性;

  • 励志返乡或者想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 致力于推动和传播可持续食农议题;

  • 希望集结周围消费者的力量,支持生产安全、优质食物的农民;

  • 想要生产脚踩大地,掷地有声的朴实文字和影像。


那你可能就是我们想找到的食农写作者和行动者。

食通社的“联禾计划”希望通过小额资助、社群互助和专业咨询的方式,为你们加油,也为可持续食农领域注入活力,让更多年轻、创新的力量加入到可持续食农领域中来,改变行业缺乏足够沟通和发声的现状,陪伴仍在摸索中的初创项目生根发芽。


2019年1月,食通社联合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举办农友大会。

农民、消费者、学者、NGO、餐厅、媒体等聚在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食农话题。


2019年的“联禾计划”分为创作支持和行动支持两部分:


01.创作支持


1. 支持个人或小团队通过调查研究、实地探访、口述史,甚至总结反思自己的经历,记录和思考中国食物体系的现状,成为食农写作者。
2. 同时也欢迎影像工作者发起独立的拍摄计划,用影像进行记录。

3. 相关产出首发食通社平台。


2月底,食通社和伙伴从北京驱车南下,历时15天,密集拜访了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的13家生态农场。

作为可持续食农领域的知识、信息和写作平台,食通社还将继续在路上,也欢迎更多同路人。


【对申请者的期待】


1. 申请者不必有发表的经验,但需要对相关议题有深入的了解。
2. 特别欢迎一线的农民、NGO员工、研究人员参加,也欢迎有经验的媒体人和写作者申请。


【支持方式】


1. 两千到一万元资金支持,可用于相关的差旅、调研、写作、视频制作等。
2. 食通社提供选题建议、文字编辑、传播上的支持,也可以对视频和图片制作提供建议。
3. 入选者会成为食通社社区的成员,和全球各地的食农写作者交流。


食通社提供发表平台和传播支持。


扫描上方二维码申请


02.行动支持


1. 支持可持续食物和农业领域初创期的公益和创新机构及项目。
2. 工作手法不限。
3. 优先考虑能在当地支持到更多生产者或辐射到消费者的项目,以及有一定社群基础的社区项目。

4. 项目的可持续性也会是我们提供资助的重要考量。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从一个志愿组织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第一笔2万元的小额资助为机构的正规化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对申请者的期待


1. 申请对象既可以是初创期的机构,也可以是机构初创的项目。
2. 不接受个人申请者。



【支持方式

1. 2-5万资金支持,可用于人员、行政、差旅、设备等。
2. 对项目或机构提供咨询、辅导和资源对接。
3. 食通社提供传播支持。



扫描上方二维码申请


项目周期
3-12个月


2019年度联禾计划可持续食农写作和行动支持计划征集正式启动。这个春天,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小额支持,创造一个跨地区的行业交流平台,推动草根组织和创新力量参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多关于可持续食农的可能性。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