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专栏
环境教育是台湾从垃圾焚烧逐步走向零废弃的关键
3456

版权声明:本文仅用作合一绿学院刊登使用,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征得作者同意之后方可转载。


从焚烧厂看垃圾分类及环境教育(二)于结尾处,曾概略提到台湾地区近五十年的垃圾处理进程。


台湾地区近五十年的垃圾处理进


本篇文章将带领大家体验台湾从垃圾焚烧为主走向零废弃之路。台湾地区政府与广大民众通过政策学习与环境教育,最终走向知行合一的零废弃社会。


上级政府的政策学习时期


1983年之前,除堆肥场及掩埋场外,废弃垃圾多堆置于河川与山谷地等人烟罕至地区,并非适当处置。后随人口增加,经济起飞,消费型态改变造成垃圾产出越来越多,可提供掩埋或堆置之土地越来越少,人口居住分布从都会向外出走,地力使用的重迭,亦造成掩埋场附近居民因恶臭禁止垃圾继续运进掩埋,一度重新上演垃圾堆置街头,引发垃圾大战并成为社会重大新闻。


至此,当地政府特于1984年订定「都市垃圾处理方案」[1],初期仍以掩埋为重要工作项目,并协助地方政府兴设符合卫生条件之垃圾掩埋场掩埋为关键,期能改变社会大众排斥掩埋场的心理,以利垃圾处理工作之推动。而对于政策性垃圾处理原则修正为「短期掩埋,中长期焚化」为主导方向,推动台北市、高雄市、台湾省分别订定「垃圾处理六年计划」


台湾废弃物管理系统关键节点[2]


此一「垃圾处理六年计划」,主要目的在调查垃圾性质,建立基本数据,作为焚烧厂设计参考,并提供做为其他垃圾处理方式规划之用,同时因地制宜来规划适当之垃圾处理设施,并提升各级环保从业人员垃圾处理技术及建立管理人才,并将设施清运成本纳入使用者付费。



 「六年计划」之六项基本政策(1985-1990[3]


地方政府的管理学习时期


在科技进步下,许多质轻、耐用的产品不断被发明,加上消费型态改变,民生物品因大量制造、价格便宜,且用过即可丢弃,但是这些新颖的废弃物不易在掩埋场中自然腐化,台湾也在80年代受到这波潮流影响,社会面临大量不易腐化、占用掩埋空间的垃圾产生,陆续于全省各地兴建垃圾焚烧厂处理垃圾。


这波「焚化为主、掩埋为辅」的政策,由台湾环保署负责兴建垃圾焚烧厂,并利用燃烧垃圾产生之废热带动汽涡轮机发电售与台湾电力公司,成为另一种「资源回收」厂,完工后移交地方政府营运,而各县市政府为求政绩莫不以向上级政府争取设计新颖之垃圾焚烧厂。惟筹设兴建过程常遇地方民意抗争,或政治人物为突显其政治影响力,或为建立政治地位率领群众抗议,甚或拒绝其他县市垃圾进入辖内垃圾焚烧厂焚烧,因此形成各县市政府为免造成垃圾无处可去,失去地方民意,更争取于辖内兴建垃圾焚烧厂,以避免垃圾处理权受制于他人,无形中演变成「一县市一焚化炉」的现况[4]


台湾地区垃圾焚烧厂位置[5]


全民参与的行为学习时期


90年代末期,资源减量回收再利用蔚为世界潮流,先进国家纷纷提出「零废弃」观念,台湾环保署于2003年进行废弃物处理总检讨,拟订「垃圾处理方案之检讨与展望」,并于2003年12月正式推动「垃圾零废弃」,配合废弃物清理法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法对资源回收再利用之规定,以「源头减量、资源回收」政策,提倡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等方式,将资源废弃物有效循环利用,逐步达成垃圾全回收、零废弃之目标,预订于2007年后,除偏远地区外,限制生垃圾以掩埋处理。垃圾零废弃之处理前总减量目标达25%,2011年达40%,2020年达75%,期与先进国家同步建立「零废弃社会」。而2005年更推动一项重要废弃物处理政策,该年1月1日起分二阶段「推动垃圾强制分类计划」,透过行政管制,要求民众、小区、机关、学校须将垃圾分为「资源」、「厨余」及「一般垃圾」等三类,始得交付执行机关清除处理,透过民众的配合及执行机关的稽查,以大幅提升资源及厨余回收率,逐步达到「垃圾全分类零废弃」之减量目标,此政策对于日后台湾地区垃圾减量逐步实现之重大指标。


「零废弃社会」实施架构图[6]


教育内容与学习的关键性


回顾过去废弃物清理第一线,常见案例有民众因为乱丢垃圾遭到清洁队告发处罚,总认为当地政府引用「废弃物清理法」来处分是错误的,民众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法令,责怪当地政府没有告知民众不能乱丢垃圾,双方争执许久,最后以「学校老师没有教过您,不能乱丢垃圾吗?」一语,来结束这样的告发争议问题,占了有趣的多数,其实也是当时的社会氛围。


当教育从小做起,而家长(大人们)行为却与教育观念而驰之时,小朋友与邻居的约束力突然成为教化的力量,或许,这样的生活教育该是基础的国民基本知识,也是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必备知识。



大人弹烟蒂,小孩拾烟蒂(慈济小菩萨净街行动)


生活在地球这艘宇宙飞船上,所有成员生死与共,面对周遭多样化的环境问题,常遇到民众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认为是当地政府,是公部门的事,就算到了当地政府各部门,彼此还会认为是其他部门管理之事,我无力承担的推诿心态。主因是多数未成熟的环境保护作为的资源与经费,总是治标的花在污染产生的解决,而并非用于污染源头的预防、减量与教育等治本的方案,于民众乃至当地政府的政策领导者是否能「知行合一」,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来考虑各种破坏、开发、创新的行为,或是提升绿色设计比例相对减少破坏环境的强度,这是关乎人类未来的一件大事,对于民众「环境教育」的推动就显得更加重要。



环境教育体系的范畴[7]


再举一例,当地政府及民间团体经常性办理净滩、净河、净街活动,立意虽好,原应有示范作用,但在功利盛行,人民缺乏自律行为的社会氛围下,加以媒体僵化的宣扬报导,更多是来自企业、环团﹑上级与地方官员的新闻揭露,俨然成为了常态性的作秀活动,无法确实影响人心,于是乎乱丢垃圾者依然故我,更成形式。对于废弃物弃置处以罚金,在今日所得渐高的社会,亦不能遏止或改善其随意丢弃废弃物之行为。


环境教育强调知行合一[8],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行为,加深环境问题的认知,却是最为有效的方式,笔者以过去曾参与环保稽查辅导之经验,此类环境污染行为人比较担心需要接受辅导讲习之课程,而不是担心罚款问题。


因此,为了让行为人能够改变行为,了解自身行为所带给环境的伤害,环保机关应设计相关环境教育课程,藉由实际参与废弃物「清除行动」与相关生态体验课程,引导发动污染行为人体会清洁人员辛劳,并关心周遭环境,以矫正其行为与态度,并非仅是罚款了事,徒增民众误解当地政府的行政罚款是在「与民抢钱」,实际的参与行动才能加深教育意义,改变或矫正不当的行为。


2015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企业联合净滩活动

http://t.cn/EcRPyu7 [9]



净滩活动先遣调查计划发现遭任意弃置的垃圾

http://t.cn/EcRhNJp[10]



小区型银青关怀与生产力再造环境教育活动

(http://t.cn/EcR7g6o)[11]


垃圾处理与环境教育关连性


回顾台湾地区垃圾治理,在1997年每日产生之垃圾总量已达888 万吨,为历史最高,平均每人每日垃圾清运量1.143 公斤,经由减量回收后降至2011年平均每人每日约0.423公斤;资源回收再利用率由1998年5.87%[12],提升到2012年为64.42%。


虽然台湾资源回收工作成效之高,于近年来已经成国际嘱目焦点,但是境内垃圾中重金属及戴奥辛(注:戴奥辛是一类持久性污染物质,又称“二恶英”)含量,虽已因垃圾减量回收有所降低,但台湾环保署仍不断地在推动「废弃物源头减量」,减少含有害物质之废弃物进入焚烧厂焚烧,同时各级政府机关与环保团体透过多年数据分析,普遍认同应从民众教育,着手解决垃圾源头减量问题才是关键。



历年垃圾处理统计曲线图13]


根据台湾环保署所订定之垃圾焚烧厂排放标准,实际上,已较同时期日、美等国之垃圾焚烧厂排放标准严格,在焚化技术可行的前题下,应提高法规标准与操作管理效能,对于焚化后所产生之底渣与飞灰管制标准更趋严格以减少污染产生。


直至今天,有毒化学物质仍不能避免用于制造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如何从前端透过回收再利用,或如何减少这些有毒物质的使用,加强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了解与关心,改变一百多年来不可持续的生活模式,这也正是必须透过环境教育来改变民众的思维与行为的要因。


Reference documents

参考文献


1.台湾环保署,2008。废弃物管理30年记实。

2.张祖恩,2018。循环经济政策法规沿革与指标现况,财团法人中技社「2018两岸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3.台湾环保署,2001。全国事业废弃物管制清理方案。

4.台湾环保署,2008。废弃物管理30年记实。

5.维基百科台湾垃圾焚烧厂列表,http://bit.ly/2BsrVSK

6.一般废弃物资源循环推动计划,http://bit.ly/2BxMFbP

7.环境教育人员与施教对象之环境素养认知,https://slidesplayer.com/slide/11210691/

8.王顺美,2004。社会变迁下的环境教育─绿色学校计划。师大学报,49(1),13-56。

9.结合废弃物清理、关爱生命、开放水域运动、科研调查等功能性的环境教育联合行动。http://t.cn/EcRPyu7

10.结合科研、废弃物溯源、公民科学行动等功能性的环境教育行动。http://t.cn/EcRhNJp

11.结合文化资产、人文历史、银青关怀、小区整体营造、都市废弃物、人为活动管理与环境影响等功能性的环境教育行动。http://t.cn/EcR7g6o

12.台湾环保署,2012。永续发展基本法草案。

13.台湾环保署,2012。台湾环保署业务概况及立法计划书面报告,P.53。


※本文前段架构与部分內容编修自吴郁煌先生硕士论文「A Survey of the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vice in Refuse Incineration Plantin Taiwan」特此致谢。


看完本篇文章,我想我们可以充分理解环境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台湾的环境教育真可谓深入人心,就比如台湾的垃圾焚烧厂,其主要功能已经从焚烧垃圾走向了环境教育,那么垃圾焚烧厂里的环境教育又会是怎样的呢?


下一篇文章将为你带来“台湾垃圾焚烧厂里的环境教育”,敬请期待。


 蟹爸比简介


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关爱与融合-爱在鹭岛」两岸六校环保净滩暨海洋环境教育活动总策划;阿拉善SEE台湾项目中心两岸交流暨环境教育顾问; 新北市八里焚化厂常设人文展场策展人;新北市八里焚化厂环教场域认证辅导师;国际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资讯与数位典藏规划顾问。


新北市环保局环境教育课程讲师;大专院校创新课程生态文化创意讲师;兰阳博物馆《豆腐岬珊瑚礁监测》项目主持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台湾北海岸三芝石门藻礁生态普查》项目主持人;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画鱼贝类与植物典藏计画专案经理;中央研究院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助理。


以下是原创作品征集“广告”时间:


绿资酷环保公益资源库原创专栏(简称:绿资酷·原创专栏)是专为环保从业者以及关注环保公益者打造的思想天地和写作天堂,专栏开设以来,众多奋斗在环保行业的伙伴、老师纷纷投稿。


丰富多元的原创世界,思想的火花将在这里碰撞,精彩的故事将在这里插上翅膀。如果你也想到这个世界遨游一番,我们将永远为你敞开大门。


投稿要求及投稿方式,请点链接:征集环保公益行动故事,愿与环保灼见不期而遇

投稿邮箱:comm@hyi.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