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绿资酷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观察 > 环境问题研究
荒野,最好的保护,似乎就是让她永远带着那神秘的面纱
729

空中鸟瞰亚马孙


数万年前,人类社会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走向农业文明,开始了开发生态系统支撑框架和利用自然土地的进程,经过12000多年,原来遍地的原始荒原变成了农田或城市,所剩无几的已经退缩到海角天边。地球上没有被人类经济活动染指的陆地,仅剩下极地、荒漠和热带雨林的深处。  


1 世界上的荒野


在国际组织中,荒野一般被定义为:“在我们的星球上留下的最完整、未被破坏的野生自然区域——那些人类尚没有影响的最后真正的野生环境,在那里从来没有修建过任何田地、房屋、道路、管道或其他工业基础设施。”这个术语目前仅限于陆地环境。


自从奥尔多·利奥波特建立世界第一个荒野保护区以后,这个概念便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得官方认可。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荒野法案》,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家可以根据需要,划定荒野自然保护区,禁止任何类型的经济活动,包括生态旅游,仅允许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荒野的认识也不一样,在学术上一些人认为“那些人类尚没有影响的真正的野生环境”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没有人去过就没有人发现,去了多少人,做了什么才能定义为“人类尚没有影响”?因此也就有了世界各国自己的荒野和相关规定。  


2017年2月,《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杂志上曾刊登了一篇由詹姆斯·艾伦等人撰写的“陆地上的荒野及最后的野生环境比较地图”论文,用作图的方式将世界仅存的荒野展示给世人,让人欣喜不已。根据国际社会有关荒野研究的数据,目前的荒野依然覆盖了地球陆地1/4的面积,世界的荒野主要分布在极地、雨林、沙漠和中亚的高原无人区,这些都是人迹罕至的区域。最近的科学研究显示,在泰加森林的频繁人类活动和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利用活动正在使这两个世界最重要的荒野迅速地退化。在中国,能够称得上荒野的地区仅仅分布在中国西部的可可西里和帕米尔高原无人区。


科学界一般认为荒野的价值是其保留了没有被人类活动干扰的自然信息,能够让人类了解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消失的自然和自然演变过程,以及隐藏其中的科学知识。


世界荒野分布图


2 地球荒野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


国际保护组织在2002年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荒野为‘原生地’占70%以上,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土地人数少于5人的地域。”根据这个定义,目前世界上还有46%的土地属于荒野范畴。


但这个范畴有大约85%的土地人类活动很难触及,主要为北极的泰加森林、撒哈拉大沙漠等人类生命禁区。世界上其余属于荒野的区域目前都已经面临被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威胁,面临威胁最大的就是热带雨林。  


进入21世纪以后,东南亚热带雨林各国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目前那里已经成为世界胶合板、棕榈油等产品的主要产区,开发雨林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这样的产业通过将自然土地转换为经济土地获得经济和社会收益。


从世界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和珍贵植物,再到保护森林生态、草原生态等生态系统,保护事业始终面临这个问题。你要进行保护就必须回答保护能带来什么好处,这样才会为保护获得必要的经济的支持。在特定区域开展保护一般是因为或有美丽景色,或有野生动植物,或是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区,但如何保护那些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的荒地,人们一定会想,在那些土地种上玉米难道不好吗?好歹有点收成,留着不用,啥都不做不成败家子了?


基拉鳟鱼


3 世界第一个荒野保护区基拉


1924年6月3日,经过奥尔多·利奥波特的努力,新墨西哥州基拉国家森林中的一部分被正式划为基拉荒野保护区,东西长63公里,南北宽43公里,总面积22.582万公顷。


与此同时,建立荒野自然保护区的还有奥尔多·利奥波特荒野和蓝色山脉荒野。当时规定,在这片被称为荒野的保护区内不允许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通行,可以到保护区域内露营,但不准设立露营区和钓鱼,不准修道路、建筑、伐木或采矿。


在基拉荒野中,有动物山猫、美洲豹、白尾鹿、叉角羚、黑熊、灰狐和白鼻浣熊等,溪流中生活着稀有物种基拉鳟鱼。


但基拉荒野保护区最后还是没能严格按照原来的设计来管理,其管理的模式后来变成了一般自然保护区模式。1988年极度濒危的墨西哥狼被重新引入荒野公园,最初引进了11只个体,由于狼总是要吃周边居民饲养的牲畜,基拉养狼的工作与当地社区发生了冲突,管理人员不得不采取措施,将狼能转移的转移,难以找到的就放任其在墨西哥荒原自生自灭。到2006年,在基拉的墨西哥狼只留下4只。因为荒野保护需要资金,独立于基拉国家森林的基拉荒野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活动,先后为公众提供了钓鱼、打猎、背包、骑马和露营项目,建设了100公里的徒步旅行和骑马步道,还开建了50多条小道。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无痕”原则,不允许留下任何垃圾与人为划痕。


基拉荒野自然保护区中的墨西哥狼


4 荒野保护与旅游的矛盾


最初,利奥波特建立基拉等荒野保护区的目的是将那些还没有被人类改造过的地方保护下来。这样的初衷与保护濒危动物的想法是一致的。后来很多自然保护区就在已经划定的范围内,再划出一块供开发旅游的区域,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立了核心区、隔离区和试验区。核心区是保护对象存在或活动的地方,试验区是允许搞旅游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保护工作需要资金,而资金似乎永远都是不够的。而开发旅游似乎不会导致野生动物死亡,既保护了野生动物,又获得了保护工作需要的资金,保护区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基拉荒野保护区原来是在大面积的国家森林基础上考虑这个问题,专门划出了一片重点保护的区域,姑且认为是基拉国家森林中的核心区,建设的初衷是要实行严格的保护。但在后来的荒野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划定的范围更小,因为保护工作总是缺钱,没有钱就做不了保护的事。  


本来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减少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限制在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但由于各种理由,人们开始搞生态旅游,理论上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旅游,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人真的理解生态旅游如何搞,在实践中很多生态旅游最后都变成了大众旅游。这个问题是全世界自然保护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些人以为搞生态旅游就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做个保护宣传,就变成“生态旅游”了,保护工作因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引来大批游客而大打折扣,保护效果随着旅游开发活动而名存实亡。


从享誉世界的黄石和班夫,再到约塞米蒂,旅游让更多的人来到这些景区,但旅游使保护对象逐渐失去原来的自然与纯净。在“保护+旅游”模式的保护区域管理方式下,旅游正在迅速消费保护对象的自然价值,导致其珍贵的自然价值迅速贬值。而对于荒野区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纯粹自然和原始状态,引进大批游客的“保护+旅游”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了,有没有别的更好的管理方式?


5 荒野保护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妥善处理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内涵更深,涉及范围更广。人们之所以要保护什么,原因是它具有有用性,而现在的人们未必懂得很多自然生态系统的有用性,往往因利用了较小部分的价值,而丢掉了更多。例如对于天然林的采伐利用,获得了木材,丢掉了生物多样性。


19世纪后期,随着北美大开发,美丽的自然风光遭到毁灭性破坏,一场为了挽救美丽风光而开始的自然保护运动开始了,结果是建立国家公园、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并建立国家林业管理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工作。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殖民时期,宗主国政府、私人及其背后的财团,在殖民地化的保护地,后来变成了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大多风景优美,有大群的野生动物,部分划定的区域成为保护风景和动物的区域,在部分地区喜欢狩猎的西方绅士还会邀约朋友玩狩猎游戏。其本质是保留更多美丽自然景观,让更多的人观赏。这是基于自然为人所用观念的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域。


20世纪下半叶,随着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社会对野生动植物自然生长环境的担忧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做出切实的行动。196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欧洲理事会的支持下,公布了世界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名单,并在以后不断更新。1964年,IUCN出版了世界第一部濒危物种红皮书。这样的工作也使IUCN在世界组织的自然保护公约和议程工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UCN将严格保护区分为两种:Ia是严格的自然保护区,Ib为荒野地区。世界遗产公约也呼吁更好地保护荒野,将其作为自然遗产,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目前世界上有48个国家建立了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设立的荒野自然保护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领地扩张,自然保护区早已成为“孤岛”,大多数保护工作仅仅是维持野生动物生存,远没有达到让野生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自由繁衍的目的。


当前世界自然保护按照一般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管理荒野就存在一个问题,国际社会的自然保护区、荒野保护区、自然遗产保护地(点)等的选择标准大多与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很类似。但荒野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护其自然原始状态,而不允许任何类型的开发利用。这里的所谓任何类型,要不要包括所谓的生态旅游?


在荒野面临威胁的时候,主要问题依然是:要保护什么?为什么要保护?与我(或我们)有什么关系?谁给钱?如何保护?社会要不要了解包括荒野在内的自然保护区?如何了解?是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要亲自去那里体验一下?这些是知识界、学者、官员们和社会都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荒野保护的意义在于,让现代人从更深的代际价值和代际公平观念来考察自然保护(或环境保护)问题:将那些好的东西留下来一些,而不是吃光用尽,要为后代的发展保留机会,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留存价值”观。由现代人的有限知识和能力代替未来的人们做决策,往往是不明智的。当我们将所有资源都用尽以后,后代会因缺乏资源而面临持续发展困境。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荒野既不“荒”,也不“野”,仅仅是由于缺少了人类文明的印记而被称为荒野,但其实,那是一种纯自然的存在,荒野保护是保护的一种新境界,有深刻的内涵,需要保护理念的进步。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tun2FcL7s2VRsSVp9TIg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36号碧兴园2号楼1606室
邮编:100088
邮箱:comm@hyi.org.cn
在以下平台关注我们
合一绿学院 ©2017
技术支持:溪泽源 | 京ICP备1705394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