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 | —— |
---|---|
联系邮箱: | lvgeng2009@126.com |
网址: | http://www.lvgeng.org |
地址: | 广东 广州市 海珠区 新港西路164号海洋研究所21栋101室 |
联系电话: | 020-83176563 |
邮编: | 510275 |
工作领域: | 社区服务 |
组织介绍 |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耕”)是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一家省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绿耕的前身是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绿耕城乡互助社。机构致力于成为集社会服务、行动研究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和社会创新平台,有效推动中国城乡社区发展和城乡合作的事业。 绿耕从2001年开始实践农村社会工作,2007年确立“城乡合作”的项目框架,目前主要在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开展一线实践。 绿耕的三大发展方向: 农村/民族/灾害社会工作实践项目、城乡合作平台、社会工作培训与同伴支持网络。 在2013年的绿耕团队大聚会上,绿耕人经过集体讨论,确定绿耕的宗旨为:扎根社区,精耕细作,培力弱势,彰显公义。相应的,绿耕人亦形成三个基本价值观,以作为绿耕人身份认同的根基和专业实践的底线。 首先,绿耕是一个“小而美”的社工机构。绿耕机构规模不仅要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度,更充分体现平等协商的团队文化氛围,谨防机构科层化和官停化。绿耕人坚守草根性与非政府属性,尊重每一位工作员的实践经验,创造多元自主、反思批判的学习型机构文化。 其次, 绿耕是一个“精耕细作”的社工机构。绿耕坚持项目负责制,每一位员工都坚守在村落和社区里,与社区民众打成一片;在精耕细作的过程中,通过城乡合作、公平贸易的平台,共创城乡社区共生关系,最终实现社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活。 最后,绿耕是一个“弱势优先”的社工机构,十余年来绿耕始终关注弱势、边緣和底层民众的民生问题 。绿耕秉持“弱势优先”的社工原则,在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的过程中,透过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朝公平正义的方向变革。
绿耕logo说明
作为长期从事农村社区发展的机构,绿耕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村民对其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所以在设计logo时也有意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取材。 这一logo取材于滇东地区壮族人民的手工刺绣艺术,也表达了绿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期望。滇东地区壮族的妇女们的手工刺绣的图案完全来自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艺术化呈现,在该logo中,中间的主体部分是妇女们刺绣的“四叶草”图案。四叶草是当地一种常见的野草,生长于较肥沃、生态环境良好的土地,是当地村民辨别土地状况的标志性植物。妇女们在刺绣中如实呈现了四叶草的形态,也寄托着她们对土地丰收的期望。Logo两侧的图案则是植物叶子的变形呈现,这也是妇女们在刺绣中常常使用的手法。虽然取材于大自然,但她们也注重整体上的美观,所以常常做变形呈现。
绿耕宗旨 扎根社区 精耕细作 培力弱势 彰显公义
绿耕愿景 城乡合作、公平贸易,共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生活 |
英文介绍 |
主要项目 |
发育村民组织是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耕”)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力点。绿耕在从化扎根五年,先后组织了乡村旅舍妇女小组、生态种植小组青梅产品加工互助组、返乡青年文化导赏小组等村民组织,发展多元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村民组织利用本地人文传统(古围屋等)和生态资源,开展城乡互动与公平贸易,不仅显著改善村民生计,同时也保护和传承了村庄传统文化,保育生态环境。 1、通道民族社会工作项目 2、红星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3、从化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4、平寨农村社会工作项目 5、雅安灾害社会工作 |
组织动态 |
需求 |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