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 | 傅雯娟 |
---|---|
联系邮箱: | info@cepf.org.cn; cepf_office@126.com |
网址: | www.cepf.org.cn |
地址: | 北京 北京市 崇文区 广渠门内大街16号7层 |
联系电话: | 010-67113272 |
邮编: | 100062 |
工作领域: | 教育倡导, 自然保育, 污染防治, 能力建设, 开发研究 |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组织介绍 |
为表彰首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曲格平教授在参与和领导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曲格平教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大奖和十万美元奖金。获奖后,曲格平教授建议,以这笔奖金为基础成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和支持。在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于1993年4月正式成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是环境保护部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曲格平教授成为第一个捐款者并出任理事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先生、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黄华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蒋正华先生出任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基金会的特别顾问。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章程》规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由国内外著名人士、社会各界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代表和主要捐赠者组成。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建立了严格的资金筹集 、管理和使用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捐赠者和公众的监督。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原则,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支持和参与国际社会的环境保护行动。 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全民环境意识调查、中华环境奖、格平绿色行动、生态长城、小康幸福工程、大学生环保社团小额资助、生态卫生、动物保护、绿色助学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促进我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专门咨商地位”,2008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生态卫生项目获得2008年中华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2013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等级。
环境保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事业。人人有权享受优美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又需要大家来关心和爱护。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衷心希望与国内外热心于环境保护事业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建立友好联系,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
英文介绍 |
Founded in April 1993,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CEPF) is the first non profit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hina, and an 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the UN ECOSOC. In 1992, Prof. Qu Geping, the first Administrator of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hich is now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the former Director of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was awarded the Environment Prize by the United Nations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the 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Prof. Qu donated the prize of US$ 100,000 and proposed to establis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using what is taken from the people to serve for the peopl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for the benefits of mankind", CEPF raises funds and materials to commend and reward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hat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of China, to sponsor and carry out various kinds of philanthropy activities and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ause. The supreme organ of CEPF i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which is composed of celebritie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social bodies commit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Board, CEPF has formulated strict rules for the raising, management and use of funds and is subject to supervision by relevant administrations and donors. |
主要项目 |
一、“共筑生态长城” ——西北大叶速生槐推广计划 通过宣传和教育,在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为主要阵地,以农民/农村为受益对象,帮助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生态型可持续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以适宜当地生长的经济生态林植被基地,建立可持续生态经济的新农村。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工程项目实施,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支持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促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挡住从西北往东南的沙尘暴,正象历史上的长城防御功能一样,形成一道生态屏障、绿色长城,阻挡沙化向东蔓延,保护东部经济发展成果,带动西部的生态型经济。 基金会集中捐赠资金后,采取“基金会+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农户开展种植,用植树订单签约的形式保障农户的收入,首要解决大叶速生槐当地育苗和扩大规模的种源问题,其次向当地荒山承包农户提供树苗和技术指导,改善承包林质量,提高土地升值空间,实实在在地惠农;公益基金要突出支持保障效果,宣传绿色、碳汇、生态等各类社会效应,解决探索生态林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技术管理问题,为普及发展碳汇林产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保证公益基金项目有效实施和资金的保值增值。 我们选择大叶速生槐作为基础推广树种,大叶速生槐有以下特点: 抗性强,适生地广,抗旱耐寒、耐土壤贫瘠; 栽植简便,成活率很高,用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生长快、产量高,是速生高效树种; 茎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种植3年后可作为优质畜牧饲料; 种植5年后可用于木浆造纸,是可永续利用的优质造纸材。 二、“穿越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科考之旅暨电视纪录片策划方案 从好望角到乞力马扎罗山,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组织的“穿越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科考之旅! 一、主办: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CEPF)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 非洲之友促进野生动物保护论坛(FOA) 二、电视媒体支持 央视科教频道等 三、特别支持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非洲项目 南非驻华使馆、纳米比亚驻华使馆、博茨瓦纳驻华使馆、赞比亚驻华使馆、坦桑尼亚驻华使馆、肯尼亚驻华使馆 四、活动亮点 ★ 第一次由中国人穿越非洲考察野生动物保护的探险活动:历时36天,穿越7个国家8000多公里,与狮子、花豹、猎豹、鬣狗、河马、大象、鳄鱼等动物近距离接触,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奥秘所在; ★野外科学家现场讲解,寻访非洲保护区的成功经验。 ★ 采访总统、生态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部长、保护区管理部门、野保科学家、巡护员、原始部落、当地人以及外国游客,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措施、现状和影响; ★ 第一次由中国人在非洲拍摄的野生动物及保护的电视纪录片,打破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和BBC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三、见证冰川消融 应对气候变暖 ——2010长江冰川拯救行动 项目背景 长江是世界上拥有冰川数量最多的大河,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消融不仅影响到长江的水源补给,同时对当地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原住民生计生活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长江源主要冰川在近30年间退缩距离已经超过600米。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减缓气候变暖速度,才能拯救冰川,拯救我们的家园。 项目意义 冰川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标本”,在气候变暖的进程中也只有冰川可以在短期内显现,冰川的进退是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信号和标志之一。 除南北两极、格陵兰外,中国青藏高原分布着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大陆冰川,冰川融水是中国主要河流的源头。随着全球变暖,长江冰川消融的速度加快,“亚洲水塔”面临枯竭的危险。 让公众了解气候变暖对长江冰川的影响,冰川消融对环境的影响; 呼吁公众从自身做起,崇尚低碳生活方式; 促进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定中关注高地环境和高地居民; 让当地居民了解气候变化、冰川消融对当地环境的潜在影响,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 项目简述 在哥本哈根会议背景下,为使公众关注因气候变化给冰川造成的影响,中华环保基金会携手绿色江河、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登山协会和有关媒体,2010年将在长江上游冰川分布的6个重点区域,通过组织企业家、企业员工、大学生、民间组织、媒体记者、普通志愿者登山、明星人物等不同群体穿越、攀冰、论坛等具体活动,进一步推进长江冰川的科学考察,在收集冰川退缩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和卫星图片的基础上,做出长江冰川退缩的数学模型和动画效果,演示长江冰川退缩的过程。让公众直观感受长江冰川的变化,呼吁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以自己的具体低碳行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为地球、为我们自己留住更多的冰川、雪山。 |
组织动态 |
需求 |
知识库 |